第46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考察团众人悚然一惊,这才猛地发现,时光果然匆匆,一眨眼的时间,半个多月都过去了。
  哎,还有好多东西要学呢。
  人家日本厂里的设备好,管理更好啊。
  比如说,人家注重研发新技术,还关注市场动向,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
  不像他们,埋头只管生产,不顾头也不顾脚,实在太危险了。
  再比如说,人家用职工也好有讲究。管理人员比一线工人还多。因为人家设备先进,需要文化程度高,进行操作管理。
  至于那些技术低的工种和工序,比如说厂内的运输、包装、服务、后勤这些,找到工人就是社会上招的临时工。
  他们文化程度低,没什么专业技术,待遇也低。
  这么一来的话,工厂的开支少了,整个社会也形成了一种积极学知识学技术的风向。
  不像国内的工厂,包括他们西津纺织厂在内。
  同期招的工人,学的快学的好的就在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上上班,学不会的就调去技术要求低的岗位。
  这种安排是正常的合理的。
  可这两人的待遇是一样的,就不对头了呀。
  这岂不是越有技术越辛苦,越没技术越轻松,鼓励大家不学不上进当懒汉吗?
  诸如此类种种,大家自觉要学的东西还多了去。
  田副书记看看时间,赶大家回去:“那剩下的时间,大家抓紧机会学。”
  他表面宠辱不惊,结果团员们走的差不多了,他才小声跟叶菁菁嘀咕:“也不晓得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放心啦!”叶菁菁经济信心十足,“八成以上的概率,他们是会答应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东棉摆明了相当希望促成和西津纺织厂的合作,成功出口生产线。
  否则人家也不会大手笔,一口气包了他们整个考察团的来回路费、以及参观考察的各项开支。
  这么高一笔公关费付出去了,他们总是想要结果的。
  第214章 族谱单开一页 她要好处的
  川田一郎, 或者点讲,是东棉株式会社,没有让大家等待太久。
  过了三天, 他就带来了好消息,有客户对他们的提议感兴趣, 愿意尝试着合作。
  不过客户也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得有样品。
  田副书记满口答应,这都是应有之义。
  有了这么一针强心剂, 后面双方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甚至工人也开始跟着学习, 看接下来生产线到位之后,他们要如何安装并且维护机械。
  大头的公事差不多了,小头的私货, 叶菁菁也得赶紧去忙碌。
  她这一回过来, 要给生物系的何教授带发酵罐元件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