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阳鸿宽慰道:“不必紧张,云小友,今日来的都是京城的各位大人,也算是为了公事。”
  云纱深吸一口气,点头过去坐下。。
  见她坐下,黎盛才开口道:“我上次一道奏折可是几经波折,先是在吏部那压了几天,后又在北司压着,最后还给我退回了。”
  有人道:“黎大人,你这也怪不得我们,你素来严谨之人,却在奏折中大放厥词,这样的奏折我们可不敢送到皇上跟前,到时候挨骂的可是我们北司。”
  “是不是大放厥词,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看来黎某若不能向你们证明奏折所言非虚,这道折子还到不了皇上面前了。”
  黎盛高声说着,转向云纱,“云娘子,你来说,你种的稻子是否达到了亩产八百斤?如何育种,如何栽种,我想,你是最有发言权的。”
  云纱忙站起来,视线巡视了一圈。
  此刻众人目光集中在她身上,大多的眼神都是不屑和好奇。
  她深呼吸了下,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忽然就不怎么紧张了。
  “准确地说,是稳定单季亩产四百斤以上,一年可种两次,所以,说是亩产八百斤并不严谨。”
  立即有人沉声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知道京城水稻亩产平均多少吗?”
  “我知道。”
  云纱自信且坚定,“我比在座各位大人都要知道。”
  第127章 第 127 章
  有关于新型水稻培育的问题,云纱讲了一刻钟。
  但也只讲了一刻钟。
  她实在讲不下去了。
  因为她发现在场除了林家父子以及黎盛之外,真正在听她说话的人,寥寥无几。
  这些大人物,他们不关心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
  黎盛大约也看出来了,他略有些尴尬。
  他主动起身,从身后取来一盒稻子,让林乔帮忙分给在座的诸位官员查看。
  这些稻子正是云纱试验田出来的稻种。
  有人拿到稻子以后摇头,指了指刚分到的,说:“我已有了。”
  林阳鸿毫不客气地道:“陈大人,这是四份不同的稻子,难道你分辨不出来吗?”
  那位姓陈的官员尴尬了下,忙道:“是了是了,没注意。”
  黎盛皱了皱眉。
  “诸位大人请看,这四种稻种的结实率远高于目前司农处库房所记录的稻种,即便按照云娘子的说法,有些还…不稳定,但品种已极为优越了,何况其耐寒、早熟、杆粗、穗大,一年可种两季,若能成功推广出去,叫天下的稻种都换成这种稻子,那一年也不知少饿死多少人,粮仓丰满,即便是灾年,朝廷也更能拿得出救济粮来。”
  云纱仔细观察那些官员看稻子的神色,心里叹了口气。
  很多人确实不懂,可能在他们眼里,只见过煮熟的米饭,没见过稻种,何况去分辨其中的差别。
  林阳鸿有些兴奋地起身,主动走到云纱身边,问道:“比良州的还要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