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新任的刺史也在出发的路上,不是杨谙的任何子侄,是跟随他多年的一个言官。
  非常能说,是杨谙的代言人,完全不分是非黑白,非常让杨谙放心的一个人。
  而杨三太爷的死,杨谙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行动却表达的清清楚楚。
  没有谥号,没有追封,杨三太爷只是一个富家翁,只能按平民的规格下葬。
  杨氏族人慌了神,以往所有去世的杨氏老人,杨谙都向皇帝亲自请封的。
  兵部尚书直接被丁忧,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有夫人不甘心,递了帖子给皇后,也是石沉大海。
  开玩笑,皇后在亲儿子这里都是偏心父亲的,何况其他远亲。
  太子也收到闻人图的信,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他静观其变,不插手杨家最近的事,以防适得其反。
  杨谙这一番不留情面的样子,本想让杨氏族人识趣,知道离了他杨谙,什么都不是。
  可是,人都是有逆反心理,更别提一群已经被捧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特别是杨丞科,他在心里怀疑爷爷的死因。
  每天围着一群人伺候的人,怎么会突然摔死。
  所以,杨家人表面都被杨谙吓到了,唯唯诺诺,但是私底下却是恨急了。
  从来没想过送女孩进宫,和皇后争宠的人,开始在族里找漂亮的女孩子了。
  京城的事发展迅速,姜初都不知道,他没收到信,季师爷也还没收到信。
  所以姜初很自在的在县衙,每天就读读书,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人,赋税已经全部收好了,何时送去淮阳?”孔华抱着厚厚的册子来找姜初。
  “等新刺史来吧!”姜初今天早上才收到消息,杨丞科回京城了,就是不知道原因,不过,刺史肯定是要换人了。
  “唉,就是不知道换了刺史,减免三成赋税的事还作不作数。”姜初叹气,三成,不少了。
  可以支援太子了,姜初一回来就问了戚御史的事,结果很让人无奈,那个时候的太子,刚及冠。
  手上才有了一点势力,至于兵权,一点没有,他根本救不了戚家人。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子才开始偷偷摸摸养兵的。
  “新刺史只能是杨太傅信任的人,对大人一定会友好的,所以,减免希望很大,到时候大人哭一下穷,青州才经历瘟疫不久,新刺史会理解的。”孔华道。
  “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信刺史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姜初好奇极了。
  孔华摇头,“京城应该这段时间比较混乱,太子也传递很少的消息,不过我有写信去打听了。”就像杨珛的事,他们居然一个都不知道。
  太子不是不传信,是太忙了,长清大师要杨谙让淮阳修河道,杨谙嘴里答应,但是不行动,因为耗资巨大。
  太子没办法,整天缠着皇帝,皇帝更小气,他觉得长清大师危言耸听,明明淮阳河道很稳健。
  长公主也来劝父皇,最疼爱的大女儿天天来求,皇帝只能给杨谙下令。
  为此杨谙还怀疑了一下长清大师,但是被长清大师以佛爱万民,不得已为之,说服了。
  就吩咐人去安排修河道的事,只等新刺史一上任就动手。
  而这个时候,青州和附近的河道已经修好了,赶在入冬前,才不伤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