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13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家铺子倒是没煮粥,不过当日卤菜不要钱,生意也挺好的。
  崔大山琢磨着道:“年货是得办了,还有给赵掌柜他们的年礼、咱们家走亲戚也得备一些东西。赵掌柜说咱们铺子营业到二十八,年初三就开门做生意,不过过年人肯定不多,可以让刘婶儿他们先放假,咱们自家看着铺子。”
  崔大山到时候也会来,二十五放假初六才上课呢,现在离铺子更近,只有许娘子不在家,能忙活得过来。
  崔大山这个月给了崔如英五十两,利润六十八两,留了十八两银子,再加上年前把床送去,钱结了还有八两,加上许娘子这回带回来的,也有三十两银子呢。
  往年孩子们最盼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的时候才能多吃肉,今年不一样了,虽然依旧盼着过年,不过是盼着新宅子和好日子。
  崔如英伸手道:“爹,给钱,我去置办年货!”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长假
  年礼按一人半两银子置办,这是过年,肯定谁都盼着,所以要比中秋节礼更贵重。
  崔家的亲戚不多,许娘子就娘家几门亲戚,住得远,从前又嫌崔家穷,如今基本上是不走动了。
  崔如英算了算,有来暖房的几家亲朋,还有崔大郎的先生、书院饭堂的管事、酒坊的……以及崔大山时常去的粮食铺子的东家,这几家得送的。
  给亲朋的年礼多是点心酒水,一家二百文,这也是按照各家给的回礼算的,足够了。
  饭堂那边崔如英打算再从酥饴斋买些点心,有生意有往来的年礼自然要再贵重一些,就像崔家是酒坊的大主顾,中秋酒坊东家给送节礼,还是五香斋的月饼呢。
  不过崔家回的也不差。
  人情往来,向来是有来有回。
  除此之外,就是崔家准备过年的年货了。
  鸡鸭鱼肉,虽然到大年三十街上也有卖东西的,不过老百姓的天性如此,就喜欢买好多东西放在家里,看着喜气洋洋,觉得一年到头家里东西多,心里也满足。
  崔如英打算明日再去京郊附近的村子看一看,当初说有熏的腊肉腊肠,而且铺子的酸菜也快用完了,得再去买点。
  崔大山这回给了五两银子,不忘嘱咐道:“不够的回来再给你补,记得买两挂鞭炮,烟花有了也买点儿,咱们今年也放点儿。”
  给宅子添点喜气。
  崔如英哎了一声,“那我先去看看,明儿跟赵掌柜去村子转转,没准儿能便宜。”
  库房的菜有被子围着,李丰收日日去看,倒是没坏,不过冬日生意好,估计坚持不到春日。
  崔如英看看,能不能做些菜干儿馅儿的包子,她以前也吃过,里面放熟肉,吃着也挺好吃的。
  这个等下回回来再试,这包子还有好多种馅儿呢,以后冬日没菜,还能做一些甜口的豆沙包。
  不过崔家这铺子规模还是太小了些,哪怕包子吃得快,那有时客人来了还是得等位子,如今家里宅子也有了,等还上她的钱,也就半年功夫,崔家每月存个十几二十两,半年之后手里估计还有一百两,该打算存钱买铺子了。
  买个大一点的,这铺子东家人不错,可以一直租着,大一点的铺子可以留着开分店。
  这事崔如英还没和许娘子说,刚搬了家,家里还欠着钱,总得让许娘子多高兴几天。不过自家的铺子肯定是得有,不想法子做点儿啥,家里就满足于有宅子有铺子了,赚钱都没那么上心了。
  崔如英下午在街上转了转,买了烟花爆竹,还买了茶叶点心干果糖块。干果没买太贵的,她先买了花生瓜子,后面又看北面送来的炒松子和栗子太香,崔如英一样买了两斤。
  像别的开心果榛子,价钱更贵,崔如英就没买。
  剩下的东西她打算明天去村子里看,过年村里养猪的都杀猪,肉买得多估计还能便宜些。
  进了腊月之后天气更冷,冷风呼啸,前几日下过雪,背阴地方雪还没化干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