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68节(3 / 4)
馅儿就用到了肉和葱,一种馅儿肉多点,一种少点,但把葱混进去也看不出什么来,肉馅儿拌好了,依旧是分几次抓进去葱姜蒜水,这样做出来的包子吃着水润多汁,蒸熟了汤汁能浸透包子皮。
羊肉馅儿试了直接蒸和水煎,因为羊肉价贵,外头买羊肉得二十文一斤,用料好,也还好吃,想要回本定钱自然得高。
崔如英自己尝着,直接蒸的好吃。
白面软,馅儿水嫩多汁,带着羊肉本身的味道,吃着比猪肉更嫩。
肉多肉少两种馅儿,她是尝不太出来。
羊肉价钱比猪肉贵一倍,这个包子要卖差不多就四文一个。跟酱肉包子差不多大,崔大山他们尝了也没尝出来,不过觉得味道不错。
唯一担心的就是四文一个的包子委实不便宜,还不像水煎包那样十文多给一个,估计吃的人并不多。
崔大山:“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不然明儿就少做些羊肉的。”
崔如英点了点头,“做个两三斤肉馅儿就差不多了。”
而胡萝卜鸡蛋馅儿的微甜口,吃着多汁,鸡蛋碎跟胡萝卜混在一块儿,颜色金黄橙红,看着特别好看。
崔大山都没想着这个馅儿能多好吃,可尝了味道意外觉得不错。
是咸甜口的,不过跟酱肉包子的甜还不太一样,毕竟崔如英没放糖。素馅儿的包子,馅儿多用料足。
直接蒸和水煎崔如英都试了试,她尝着这个馅儿的没有做成水煎包好吃,反正做吃食生意嘛,肯定选卖的最合算最好吃的。
崔记包子现在只有酱肉的,多加两样正好。
而鸡蛋汤崔如英想着就放在桶里,旁边放着碗,来铺子吃的自己打汤喝。崔大山本来觉得鸡蛋汤是用鸡蛋做的,不要钱给人喝多亏钱呀。
但看崔如英就用三个鸡蛋,只用了三个就熬了一大锅汤,撒点小白菜,调个淀粉水,再调个味儿,崔如英尝着也挺好吃的。
看着鸡蛋还挺多,薄薄的蛋花也不知怎么做得那么薄的,好像用了好多鸡蛋,到嘴边的话也咽了下去。
崔大山道:“我多练练,应该能做得差不多。”
崔如英点了点头,只要功夫到位,三个鸡蛋就能熬一大锅蛋花汤。
等下午刘婶儿和赵掌柜过来了,崔如英把今儿晚上和明儿该做的事儿给俩人交代了。
刘婶儿只管传菜,赵掌柜管传菜结账,铺子里上新菜了,二人得记菜名和价钱的。
羊肉包子四文一个,水煎的胡萝卜鸡蛋馅儿两文一个,鸡蛋汤不要钱。
崔如英道:“明儿卤菜也送,不要钱,千万别记错了。”
赵掌柜点点头,“明儿端午,送些菜也使得。”
崔如英:“晚上多提几句,就说明儿端午,正赶上铺子开业半个月,感谢客人捧场,卤菜不要钱,还出了新菜,把新菜也提提。”
赵掌柜觉得这主意好,他以前也在吃食铺子做过掌柜的,对这些还算熟,都是招揽客人的法子嘛。
唯一诧异的就是,这话竟然出自一个七岁大的小娘子口中。就算是大人交代的,那也稀奇呀。
难不成去了侯府真能长见识,赵掌柜想,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加上崔如英聪明,不然也难解释崔大山老实巴交,却会做这么多吃食。
那就是从侯府学来的,能学这些,能证得跟侯府亲近,而且聪慧,还不咋好惹。
赵掌柜暗自点了点头,“小娘子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返回顶部↑
羊肉馅儿试了直接蒸和水煎,因为羊肉价贵,外头买羊肉得二十文一斤,用料好,也还好吃,想要回本定钱自然得高。
崔如英自己尝着,直接蒸的好吃。
白面软,馅儿水嫩多汁,带着羊肉本身的味道,吃着比猪肉更嫩。
肉多肉少两种馅儿,她是尝不太出来。
羊肉价钱比猪肉贵一倍,这个包子要卖差不多就四文一个。跟酱肉包子差不多大,崔大山他们尝了也没尝出来,不过觉得味道不错。
唯一担心的就是四文一个的包子委实不便宜,还不像水煎包那样十文多给一个,估计吃的人并不多。
崔大山:“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不然明儿就少做些羊肉的。”
崔如英点了点头,“做个两三斤肉馅儿就差不多了。”
而胡萝卜鸡蛋馅儿的微甜口,吃着多汁,鸡蛋碎跟胡萝卜混在一块儿,颜色金黄橙红,看着特别好看。
崔大山都没想着这个馅儿能多好吃,可尝了味道意外觉得不错。
是咸甜口的,不过跟酱肉包子的甜还不太一样,毕竟崔如英没放糖。素馅儿的包子,馅儿多用料足。
直接蒸和水煎崔如英都试了试,她尝着这个馅儿的没有做成水煎包好吃,反正做吃食生意嘛,肯定选卖的最合算最好吃的。
崔记包子现在只有酱肉的,多加两样正好。
而鸡蛋汤崔如英想着就放在桶里,旁边放着碗,来铺子吃的自己打汤喝。崔大山本来觉得鸡蛋汤是用鸡蛋做的,不要钱给人喝多亏钱呀。
但看崔如英就用三个鸡蛋,只用了三个就熬了一大锅汤,撒点小白菜,调个淀粉水,再调个味儿,崔如英尝着也挺好吃的。
看着鸡蛋还挺多,薄薄的蛋花也不知怎么做得那么薄的,好像用了好多鸡蛋,到嘴边的话也咽了下去。
崔大山道:“我多练练,应该能做得差不多。”
崔如英点了点头,只要功夫到位,三个鸡蛋就能熬一大锅蛋花汤。
等下午刘婶儿和赵掌柜过来了,崔如英把今儿晚上和明儿该做的事儿给俩人交代了。
刘婶儿只管传菜,赵掌柜管传菜结账,铺子里上新菜了,二人得记菜名和价钱的。
羊肉包子四文一个,水煎的胡萝卜鸡蛋馅儿两文一个,鸡蛋汤不要钱。
崔如英道:“明儿卤菜也送,不要钱,千万别记错了。”
赵掌柜点点头,“明儿端午,送些菜也使得。”
崔如英:“晚上多提几句,就说明儿端午,正赶上铺子开业半个月,感谢客人捧场,卤菜不要钱,还出了新菜,把新菜也提提。”
赵掌柜觉得这主意好,他以前也在吃食铺子做过掌柜的,对这些还算熟,都是招揽客人的法子嘛。
唯一诧异的就是,这话竟然出自一个七岁大的小娘子口中。就算是大人交代的,那也稀奇呀。
难不成去了侯府真能长见识,赵掌柜想,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加上崔如英聪明,不然也难解释崔大山老实巴交,却会做这么多吃食。
那就是从侯府学来的,能学这些,能证得跟侯府亲近,而且聪慧,还不咋好惹。
赵掌柜暗自点了点头,“小娘子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