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这便是法师您说的那个……孩子?”中山装老头颤颤巍巍地站起身,艰难地朝门口挪动了两步,他伸出长满老年斑枯败的手,试图触摸哀蝉,那双刚才只剩点点精光的眼睛就像复燃的死灰,散发着近乎灼人的光。
老和尚的腰已经挺不直了,像驮着龟壳的老王八,但遮住只有几岁的小沙弥还是绰绰有余,他拦下了中山装老头的手,脸上的笑容褪下,只余干瘪枯槁的一张皮。
……人老到一定程度就不像人了,像风化的石头,像烧到一半的树皮,像干涸的河床,像一切失去水分半截埋进土里的东西,总之就是不像人。
不像人的老和尚变脸极快,站在光影交界处压着嗓音说话的模样能吓哭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外加一个戚小胖,他声音慢吞吞地说:“唐先生,我们说好的,请不要节外生枝。”
只一句话便让中山装老头理智恢复坐回原位。
解决完唐先生,老和尚又笑着拍了拍小沙弥的脑袋,近乎慈爱地说:“去玩吧,去玩吧,好朱古,今天你可以玩一整天,直到黄昏的钟声敲响。”
“记住不要去山后树林,那里很危险。”
小沙弥没有出声,他回头看向哀蝉,然而似乎除了他,在场其他人都看不到这突兀立在门边的几人。
小沙弥等了许久也没反应,只好闷闷跑开了,也没跑多远,就蹲在院子另外一边不知在玩什么,可能是他藏在袖子里的蝉,也可能是在扣墙皮。
大概是不放心,老和尚便没有再关门,直接敞着门同唐先生谈事情。
这样既方便他随时关注院里小沙弥的动向,也方便了卿白几人旁听。
“法师,这事真的不能再谈一谈?”唐先生激动得身体前倾,像棵随时会折断的枯树。
老和尚端起桌上木碗喝了一口碗中液体,咂了咂嘴后道:“唐先生请见好就收。”
话的内容可以说是毫不客气,但老和尚的语气却异常平静甚至称得上温吞,给人一种极强的割裂感。
“我也想见好就收,可是……”唐先生眼神狂热笑容古怪,“这人与猴终究还是人好啊。”
第71章 朱古
敏锐的直觉再度上线, 卿白皱着眉转向哀蝉:“我怎么觉得这老头憋着坏想搞你呢?”
“……小时候的你。”
哀蝉却摇摇头,自从进了院见到人,他就仿佛突然练上了闭口禅, 一个字也不愿意说。
好在有九年在卿白的话怎么也不会落到地上。
九年并不像哀蝉那样死死盯着房中两人, 也不像卿白那样里里外外仔细观察,他的目光总是很少长久停留在一处,应该说他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只是淡淡打量一眼……除了对卿白, 大概是因为灵兽幼崽形态的缘故, 他总是要多看几眼才放心。
看顾得多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在一处了, 加之兽类得天独厚的敏锐, 所以九年总是能第一时间察觉卿白状况, 感知卿白情绪,然后恰到好处开口。
“耳萎气凉, 他阳寿已尽。”
卿白:“那我们在山下农家乐看到的是死人?”
九年话说的含蓄:“将死之人总是难以接受现实。”
听了九年的话,卿白脑海里的某根线一下子便清晰起来了——唐老头现实中比罅隙里更年轻精神的面貌,十多年前为了还愿而修起来的山道……怕是正应了戚小胖上山时所言, 那位慷慨的香客在这间寺庙许了个了不得的愿望, 并且得以实现。
想来, 那个了不得的愿望就是这位爱穿中山装的唐先生如今还能带着大批‘保镖’重游樗山的原因。
想到这,卿白的口吻称得上是羡慕:“这位唐先生的运气可真好……”
临死还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和尚续命, 不像他, 找了那么多和尚道士半仙老神棍, 最后就找到一个除了学历一无是处成天琢磨着还俗的‘理论和尚’。
九年蹙眉,并不赞同:“生老病死, 时至即行, 是自然规律人生常态,强求无益。” ↑返回顶部↑
老和尚的腰已经挺不直了,像驮着龟壳的老王八,但遮住只有几岁的小沙弥还是绰绰有余,他拦下了中山装老头的手,脸上的笑容褪下,只余干瘪枯槁的一张皮。
……人老到一定程度就不像人了,像风化的石头,像烧到一半的树皮,像干涸的河床,像一切失去水分半截埋进土里的东西,总之就是不像人。
不像人的老和尚变脸极快,站在光影交界处压着嗓音说话的模样能吓哭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外加一个戚小胖,他声音慢吞吞地说:“唐先生,我们说好的,请不要节外生枝。”
只一句话便让中山装老头理智恢复坐回原位。
解决完唐先生,老和尚又笑着拍了拍小沙弥的脑袋,近乎慈爱地说:“去玩吧,去玩吧,好朱古,今天你可以玩一整天,直到黄昏的钟声敲响。”
“记住不要去山后树林,那里很危险。”
小沙弥没有出声,他回头看向哀蝉,然而似乎除了他,在场其他人都看不到这突兀立在门边的几人。
小沙弥等了许久也没反应,只好闷闷跑开了,也没跑多远,就蹲在院子另外一边不知在玩什么,可能是他藏在袖子里的蝉,也可能是在扣墙皮。
大概是不放心,老和尚便没有再关门,直接敞着门同唐先生谈事情。
这样既方便他随时关注院里小沙弥的动向,也方便了卿白几人旁听。
“法师,这事真的不能再谈一谈?”唐先生激动得身体前倾,像棵随时会折断的枯树。
老和尚端起桌上木碗喝了一口碗中液体,咂了咂嘴后道:“唐先生请见好就收。”
话的内容可以说是毫不客气,但老和尚的语气却异常平静甚至称得上温吞,给人一种极强的割裂感。
“我也想见好就收,可是……”唐先生眼神狂热笑容古怪,“这人与猴终究还是人好啊。”
第71章 朱古
敏锐的直觉再度上线, 卿白皱着眉转向哀蝉:“我怎么觉得这老头憋着坏想搞你呢?”
“……小时候的你。”
哀蝉却摇摇头,自从进了院见到人,他就仿佛突然练上了闭口禅, 一个字也不愿意说。
好在有九年在卿白的话怎么也不会落到地上。
九年并不像哀蝉那样死死盯着房中两人, 也不像卿白那样里里外外仔细观察,他的目光总是很少长久停留在一处,应该说他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只是淡淡打量一眼……除了对卿白, 大概是因为灵兽幼崽形态的缘故, 他总是要多看几眼才放心。
看顾得多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在一处了, 加之兽类得天独厚的敏锐, 所以九年总是能第一时间察觉卿白状况, 感知卿白情绪,然后恰到好处开口。
“耳萎气凉, 他阳寿已尽。”
卿白:“那我们在山下农家乐看到的是死人?”
九年话说的含蓄:“将死之人总是难以接受现实。”
听了九年的话,卿白脑海里的某根线一下子便清晰起来了——唐老头现实中比罅隙里更年轻精神的面貌,十多年前为了还愿而修起来的山道……怕是正应了戚小胖上山时所言, 那位慷慨的香客在这间寺庙许了个了不得的愿望, 并且得以实现。
想来, 那个了不得的愿望就是这位爱穿中山装的唐先生如今还能带着大批‘保镖’重游樗山的原因。
想到这,卿白的口吻称得上是羡慕:“这位唐先生的运气可真好……”
临死还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和尚续命, 不像他, 找了那么多和尚道士半仙老神棍, 最后就找到一个除了学历一无是处成天琢磨着还俗的‘理论和尚’。
九年蹙眉,并不赞同:“生老病死, 时至即行, 是自然规律人生常态,强求无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