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待商议妥当了,周氏也累得打起了哈欠,却还想和姜氏说,这早产的孩子该怎么带的问题,昭宁和谢承义都是足月生的,父亲谢煊却是八个月生的,周氏对此有些经验。昭宁有意想让祖母先回去歇息,却不忍打扰她们婆媳说话的劲头。
  昭宁见她们两婆媳说得热闹,便先告退出来,看着天边初升的朝阳,却轻轻叹了口气。
  她虽想陪着祖母去庄子上住,但是更担忧蒋余盛会对她们做什么,这比陪祖母去庄子上住更加要紧。若是蒋余盛做了事让谢家遇险,祖母恐怕也不得安宁。她只要能将谢家护住,便也是护住祖母了!
  蒋余盛带着谢宛宁回去后,再无消息,想来也是朝事繁忙,一时还牵扯不到谢家这边来。但始终如同跗骨之蛆,他总是要出手的。
  如今朝野之事风云变幻,一两个月内朝野格局即将大变,甚至谢家也会受影响。前世顾家出事,谢家也被连累,数年内都无一人能晋升。
  昭宁虽无法参与朝野大事,但也不想在这等变幻下随波逐流,她想去药行见一见徐敬,让他替自己注意朝野中的变化,紧盯蒋余盛究竟要做什么。正好方才宋院判给母亲开的药方,也可顺便去给母亲拿了药回来。
  另外……昭宁突然想起,今天是八月十三了!
  师父说过,让她每逢三去找他学棋,她此前忙着家中之事,差点忘了和师父的约定了。
  她上辈子虽被寺庙中那位神秘僧人指点,却只是学了个囫囵,和真正的高手对垒还是差了人家许多的。如今能学到师父更高深的棋艺,如何能不努力。
  再有,她总得帮着师父科举有成才是!只有帮着他达成这个愿望,才算是真的帮了他,否则只是给些财物的,不过是小巧而已。另一则,她更得盯着师父,防止他像以前那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师父若真有犯罪之举被人发现,岂不是顷刻就要断了科举之路了,也难保不会有性命之虞!
  昭宁思索着,眼下已经快要八月中旬了,省试是来年二月,师父还有半年的时间去准备。全国举子如今汇聚到汴京的有三万人,不过从中取五百人而已,师父若是不用功,只怕名落孙山也是有可能的。她还是得先去看看师父。
  想到此,昭宁问青坞:“给师父的日常用物准备好了吗?”
  青坞道:“都按照您的吩咐准备好了,四季被褥,碗筷茶盏,日常嚼用都有。”
  昭宁看着府中也早早挂起来的灯笼,还有两日就是中秋月圆之夜了,总得热热闹闹的才好,她道:“再准备一些花灯和月饼吧。”
  昭宁让青坞将东西收拾了,坐了马车先前往大相国寺旁的谢氏药行。
  此时离元宵节和天宁节都近了,汴京城里也日复一日的热闹起来。
  汴京城内的老百姓早早地便开始扎花灯,做月饼。因过了中秋便是天宁节,扎好的花灯和彩门都不必取下来,汴京城要这般热闹一个月。各地的商人在汴京多了起来。今年又逢三年一次的省试,各省赶考的举子也陆续到了。所以如今的汴京城空前的热闹。
  昭宁挑开车帘看,只见沿街都挂满了花灯,不过还是白日,花灯并未点燃,各大酒楼正店也装饰了彩楼欢门,有高鼻深目的番邦商人来来往往,更多的是外地的客商,汴京城的男女老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看到这般热闹,她越发觉得宁静美好。她在意的家人都好生活着,祖母不会死,若是调养得当,还能长久地活下去。母亲也不会出事,还有了个新弟弟钰哥儿,哪怕他现在还是一个没有手臂长的奶娃娃。而且她还能看到汴京盛景,前世这般盛景被金国人的铁骑践踏,一切毁于一旦,多么令人痛悔。
  她希望看到汴京城永存,希望那位传说中的庆熙大帝能够长命百岁,能保山河安宁。除了大帝,她想不到任何人能做到这样的事。
  昭宁不禁有些出神,倘若她能有福分,能见一见偶像的尊荣就好了,哪怕只是远远隔着,看到个背影也是好的。不过注定是奢望了,她这般一个小小的官家女子,莫说是她,就是她父亲、堂祖父,以他们的官阶,平日也是根本不得见君上的。
  昭宁收回思绪,不再想这个莫名的问题了,还是先去给母亲拿了药,再去见师父要紧。
  昭宁先到谢氏药行,将母亲要用的药配好。而徐敬得了传话,是早就等着她的,她吩咐了徐敬注意顾家之事,徐敬倒也不觉得奇怪,上次大娘子便让自己查过顾家的事,如今大娘子让他继续注意着顾家也是正常。
  至于注意蒋家的动向,徐敬就更是明白了。他道:“大娘子放心,我知道轻重,他背后的靠山是谁,我也尽快给大娘子打探出来!”
  大娘子说这靠山不比不比顾家差,这样的人在朝野屈指可数。
  他也为大娘子担忧,能与顾家比肩的,除了那四个家族,便是皇亲国戚了,蒋家这般势大,不知大娘子要如何对付。但若不是大娘子施恩,让他能在谢氏药行有个活计,他恐怕早已饿死了,大娘子吩咐他的事,他没有不好好去办的。
  昭宁对徐敬很是满意。
  能知道什么能问,什么不问,已经是个极难得的人才了。
  她又想到一事,告诉徐敬:“对了,谢氏药行后面小院中住的沈先生,我如今已经拜了他为师,你平日替我注意着他一些,若他有什么危险的行事,你记得派人来告诉我。他是入京赶考的举子,你收集些文章史书的,或是科考讯息,都给他送去一份。倘若你能助他科举有成,我自是会重赏你!”
  这个沈先生,徐敬曾听葛掌柜说过的,是个从江西来的落魄举子,此人的老师曾住在这附近,还同葛掌柜有过交往。没想到这样一个贫穷落魄的举子,竟因救了大娘子一命,还被大娘子认作了师父,大娘子还要帮他科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