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莫青鸾看着儿子一脸怀疑人生的样子,摸着他的大头感叹道:“这都不是什么好事,跟你说了也没什么意思,你听听就算了吧。”
莫磐连忙道:“母亲哪里的话,母亲合该早点让儿子知道这些,儿子也好对太爷和大舅多孝顺些。”
真像莫青鸾自己说的那样,关于莫青鸾跟林家的事,吴大舅从始至终都看在眼里,甚至更是参与其中。现下,吴大舅特意来信告知此事,说明林如海搞出的动静着实有些大,甚至有些追根究底的意思。
先不说林如海是怎么起疑的,只一点,当年要是没有吴家,可能莫青鸾根本等不到进林府的机会,更不知道会流落何方了。
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吴家既然做下了因,他就得替他娘承担起吴夫子跟吴大舅的果。无论是从道义还是情谊上,都是他推脱不了的!
莫青鸾调侃道:“你大舅对你孝顺他的那些玩意宝贝的很,不止一次写信跟我说,他如今能有这些个身家资本,你居功至伟。这难道还不够孝顺的?”
莫磐笑道:“不够,这些当然不够,我还给大舅准备了好些个东西呢,等他来了我亲自交给他。”说罢,又小心翼翼的问莫青鸾:“娘,您现下是如何想的?”
他赞同他说的对林家客气些的态度。但是,他可是知道,对林如海,光客气是远远不够的。
林如海到现在都没有一儿半女,以后更是没人承嗣,要是他知道了他们兄弟的存在,难道他只满足于‘客气’二字吗?
莫磐从来都不怀疑古代男人对传宗接代的执著!
现成的亲儿子就在眼前,莫磐可不会相信林如海会轻易放手。
第59章
莫青鸾是怎么想的?
若只是莫青鸾自己跟林如海,那没什么好说的。成年人的事,事过了无痕,她都要成亲了,还能怎么说?
但是,若涉及莫磐兄弟三个,莫青鸾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想才是对大家都好。
她只能对莫磐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事还没影呢,等他真找来了再说吧。”
莫磐无语,思来想去,还真是如此。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照样过下去的。如今,师父的事有了着落,他娘终身有托,他学业顺利,弟妹健康,未来媳妇也找好了,他们家蒸蒸日上,一切都在向好处发展。细细思量,若林如海真的找来了,那就来找吧,他还能怎么地?
莫家这边忙忙碌碌的过大年,林如海这边却憋的满嘴燎泡。
要说林如海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子嗣流落在外的,还得从扬州知府陈大人的那封“犹如少年时”的书信说起。
陈大人名叫陈世兴,从他接地气的名字就可知道,陈家并不是什么书香人家,甚至,他家连耕读之家都算不上。
寒门出贵子,在文风昌盛天才遍地走的苏州之地,陈大人不仅能和名门世家公子坐在一间屋里读书,能顺利科考中第官运亨通,年近不惑坐享繁华富贵地的府尊,其智慧、手段可见一斑。
陈世兴和林如海是少年之交,同窗伴读,官场同僚,其交情,也不是一般‘至交好友’能形容的。
相比于陈世兴官场家庭两得意,林如海看着就孤苦多了。好友陈大人逛寺庙的时候,都忍不住给林大人点一盏祈福灯,不为别的,只盼着林大人好歹得个一儿半女,也好传承香火不是?
当陈夫人赴宴回家跟他八卦一番莫狸的长相之后,陈大人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转身就书信一封跟好友‘分享’了这一桩奇闻异事。
分享的人或者只是单纯的分享,或许看书信的人看过之后也是一笑置之。但是,若是起了疑心呢?
正所谓疑心生暗鬼,这人一旦存了疑,即便没有的事,也能瞎编出一二三来。
更何况,这种风月之事,根本就经不得推敲!
林如海在苏州老家守孝已经三年了,今年腊月里正好除服。除服之后,过了除夕,他就可以打点关系,起复回归官场了。
是以,林家这个新年过的也算喜庆热闹。 ↑返回顶部↑
莫磐连忙道:“母亲哪里的话,母亲合该早点让儿子知道这些,儿子也好对太爷和大舅多孝顺些。”
真像莫青鸾自己说的那样,关于莫青鸾跟林家的事,吴大舅从始至终都看在眼里,甚至更是参与其中。现下,吴大舅特意来信告知此事,说明林如海搞出的动静着实有些大,甚至有些追根究底的意思。
先不说林如海是怎么起疑的,只一点,当年要是没有吴家,可能莫青鸾根本等不到进林府的机会,更不知道会流落何方了。
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吴家既然做下了因,他就得替他娘承担起吴夫子跟吴大舅的果。无论是从道义还是情谊上,都是他推脱不了的!
莫青鸾调侃道:“你大舅对你孝顺他的那些玩意宝贝的很,不止一次写信跟我说,他如今能有这些个身家资本,你居功至伟。这难道还不够孝顺的?”
莫磐笑道:“不够,这些当然不够,我还给大舅准备了好些个东西呢,等他来了我亲自交给他。”说罢,又小心翼翼的问莫青鸾:“娘,您现下是如何想的?”
他赞同他说的对林家客气些的态度。但是,他可是知道,对林如海,光客气是远远不够的。
林如海到现在都没有一儿半女,以后更是没人承嗣,要是他知道了他们兄弟的存在,难道他只满足于‘客气’二字吗?
莫磐从来都不怀疑古代男人对传宗接代的执著!
现成的亲儿子就在眼前,莫磐可不会相信林如海会轻易放手。
第59章
莫青鸾是怎么想的?
若只是莫青鸾自己跟林如海,那没什么好说的。成年人的事,事过了无痕,她都要成亲了,还能怎么说?
但是,若涉及莫磐兄弟三个,莫青鸾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想才是对大家都好。
她只能对莫磐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事还没影呢,等他真找来了再说吧。”
莫磐无语,思来想去,还真是如此。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照样过下去的。如今,师父的事有了着落,他娘终身有托,他学业顺利,弟妹健康,未来媳妇也找好了,他们家蒸蒸日上,一切都在向好处发展。细细思量,若林如海真的找来了,那就来找吧,他还能怎么地?
莫家这边忙忙碌碌的过大年,林如海这边却憋的满嘴燎泡。
要说林如海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子嗣流落在外的,还得从扬州知府陈大人的那封“犹如少年时”的书信说起。
陈大人名叫陈世兴,从他接地气的名字就可知道,陈家并不是什么书香人家,甚至,他家连耕读之家都算不上。
寒门出贵子,在文风昌盛天才遍地走的苏州之地,陈大人不仅能和名门世家公子坐在一间屋里读书,能顺利科考中第官运亨通,年近不惑坐享繁华富贵地的府尊,其智慧、手段可见一斑。
陈世兴和林如海是少年之交,同窗伴读,官场同僚,其交情,也不是一般‘至交好友’能形容的。
相比于陈世兴官场家庭两得意,林如海看着就孤苦多了。好友陈大人逛寺庙的时候,都忍不住给林大人点一盏祈福灯,不为别的,只盼着林大人好歹得个一儿半女,也好传承香火不是?
当陈夫人赴宴回家跟他八卦一番莫狸的长相之后,陈大人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转身就书信一封跟好友‘分享’了这一桩奇闻异事。
分享的人或者只是单纯的分享,或许看书信的人看过之后也是一笑置之。但是,若是起了疑心呢?
正所谓疑心生暗鬼,这人一旦存了疑,即便没有的事,也能瞎编出一二三来。
更何况,这种风月之事,根本就经不得推敲!
林如海在苏州老家守孝已经三年了,今年腊月里正好除服。除服之后,过了除夕,他就可以打点关系,起复回归官场了。
是以,林家这个新年过的也算喜庆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