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史官已提笔(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这些都是意料中的结果,那些效忠于顾牧的人,基本都获得了赏赐。
  原本属于太后党,后来归诚的人低着头,怪只怪他们站错了队,一次站错队,几乎终身都不可能得到重用。
  但,他们没有想到,尽管如此,殿下也没有降罪他们。
  原本他们以为能保住一条命,哪怕是卸甲归田,也心甘情愿。
  但殿下不仅没有让他们死的意思,也没有罢黜他们官职的意思。
  这是殿下在给他们机会啊!
  顾牧继续宣读着:“……,……,……”
  “沈丞相之子沈辞,护驾有功,封为大将军。”
  一瞬间,朝堂又安静了下来。
  他们都以为,一个多月前,殿下罚丞相禁足,是因为忌惮丞相位高权重,想要对丞相开刀。
  但没想到,这一来,直接提拔了丞相的儿子,沈辞。
  虽然说,沈辞护驾有功,但如果不是殿下的心腹,又怎么能知道殿下的计划,在恰好的时机,带兵攻城呢?
  沈辞是丞相之子。
  殿下提拔沈辞,其实是变相加强丞相的势力啊!
  他们都被骗了,殿下根本就没有想对丞相开刀,而是信心满满,知道没有丞相这一助力,也能扳倒太后。
  所以故意禁足丞相,引得太后发动政变。
  顾牧的这一措施,总的来说,百官是满意的。
  毕竟顾牧只宣布奖,没有宣布罚。
  这大概是这位残暴的摄政王,在他们眼里,最仁慈的一面了。
  除了谢天谢地,没别的可说。
  效忠顾牧的,连生命都可以为殿下献出,但他们没想到,殿下没死,反而扳倒了太后,他们紧跟着平步青云。
  感激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不满意呢?
  唯有史官……
  老皇帝是位明君,只不过能力有限,虽明却无为。
  但尽管如此,也培养出了一批刚正不阿的史官。
  太后头颅挂在京城城门口的那一幕,始终在他们脑海里回想,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们在史记上记载着:
  “南朝239年,摄政王顾牧与皇帝争权,摄政王大获全胜,割了太后的头颅,挂于城门口,太后乃皇帝生母,死前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史记会一代代流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