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来赵佶也不是个明主,心胸并不宽广,虽朝廷不曾将西门卿打作反贼,仍宣称西门知州乃是大宋臣官。
  但他就真的心口如一,对西门卿没有意见吗?
  想也知道不可能。
  赵佶气量极狭小,其实心底对西门卿的厌恶,比在场所有宠臣都深。
  只是并不表现出来,反而做得大气包容的样子。
  “这玉米,也就高产一个好处了。”
  “但荒野的野草,不必农人侍弄,也能长得郁郁葱葱啊。”
  向来奸臣昏君,便是昏君荒唐,而奸臣却还知心识趣,贯彻昏君圣意。
  听闻官家此言,便知圣意如何了。
  “探子信中说,玉米草株阔叶锋利、绒毛刺人,这不正是路旁野草的模样?”
  “高产?野草如何不高产?野草从来都高产!”
  ……
  于是批判恶评如潮,宠臣们纷纷附和赵佶。
  可赵佶能当这么多年道君皇帝,智商自然也是有的,嫌恶归嫌恶,但:
  “即便这玉米不是人食,牛马食了却也肥膘。又高产,也是个麻烦……”
  曾提出让西门卿和宋江互相消耗的侯蒙,这次又提出一个毒计:“官家顾虑得正是,肥了牛马,就助长了盐军马军。”
  “既然传回的消息,道是盐军单独划出粮仓存储玉米种,不若令人或饮水灌泡、或纵火焚烧,将储存玉米种的粮仓捣毁。”
  “毕竟百姓无辜,如此既不损百姓口粮,又能消除盐军马军继续壮大的隐患,正是两全其美。”
  竟还念及百姓口粮!
  计策还怪仁慈的嘞!
  之前侯蒙策略的结果是,不见宋江削弱盐军几何,反倒盐军借此机会扩张了地盘。
  赵佶对此不满,但这次的计策倒也可行。
  “此计可行。”
  ……
  岳飞在厚厚的书信中,汇报了追击贼寇时打探到的盐军消息,以及着重强调、反复论及了新粮玉米的高产及其意义。
  岳飞期待他能等到朝廷对盐军颁旨,令盐军进献玉米粮种。
  等到明年,再给适种地区的百姓分发玉米种,教导百姓种植玉米。
  如此只需几年,大宋百姓就能吃饱饭了,并能生育更多人口,大宋国力自然提升。
  考虑到西门知州未曾举反旗,依旧以大宋臣民自居,如果官家颁旨,盐军现在不打算举反旗,便只能遵旨而行。
  因此,若东京索要粮种,此事大抵能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