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古代 第114节(3 / 4)
说来也是奇怪,可能是在上梁沟待久了,林回星现在也不太能够当得下去咸鱼了。
做好脚踏木舂后,他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躺在家里歇息,而是拿着柴刀进了山,砍了一大捆竹子下来。
之前成功做出草纸后,林回星就在心里琢磨过想做宣纸。
宣纸和草纸可不一样,草纸作为如厕时的物件,定价怎么都高不到哪里去。
宣纸作为书写工具,在物依稀为贵的加持下,怎么着也能卖到和丝绢同样的价格吧。
要说起来,丝绢还晕墨呢,单从书写的体验感上来说,丝绢远没宣纸好用。
宣纸也能用稻草和树皮造,不过竹子造的宣纸材质硬挺。
上梁沟的山上并不缺竹子,林回星索性就直接做竹宣纸了。
和草纸不一样,竹子造纸需要的时间更加漫长。
这已经成材的竹子从山上砍下来后,得再砍成大概两臂长的短节。
竹子材质坚硬,需要浸泡的时间也就更长,砍好的竹子得捆成捆浸泡在水里,时间起码得半年起步。
之后的步骤就和草纸差不多了,浸泡好的竹节得去掉外面的青皮,然后剁碎,蒸煮,捣烂、磨碎,最后把碎化的竹浆放进池子里抄纸。
虽说一时半会儿间很难把宣纸给做出来了,不过趁着有空,山上竹子也多,林回星还是上山了许多趟,在荒地的小溪旁边浸了上百捆竹节。
林回星这一系列行为看的村里人一头的雾水。
“林郎君你往水里泡这么多竹子干嘛?”
第124章
林回星也没藏着掖着:“这些竹子我也是准备用来造纸的。”
苏大荣今天也在村尾这边捣纸浆, 刚才也在溪边看热闹,闻言有些不理解的问:“这稻草和树皮做的纸不是就挺好的吗,怎么又折腾起竹子了。”
这树皮和稻草可比竹子省事多了, 没干的竹子水分多, 沉得要死,哪有树皮这些材料好弄。
林回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竹子造出来的纸和草纸不一样, 我之前倒是没有试过, 不过山上不缺竹子,我就先弄一点试一试,这族长和稻草不一样,得在水里浸泡上至少半年 ,我想着这么长的时间,只泡个两三捆又有点不值当, 索性就一次性多泡一点。”
“方子我是知道的,这竹子造出来的纸可以用来书写, 价格应该要比草纸高, 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 也可以去砍些竹子来泡着, 以后跟着我做。”
林回星无疑是大方,村里人都知道这造纸的方子放在山下, 随便找一富户卖掉, 就能换来大把的钱财。
林回星只收了两成利, 就把方子教给他们了,这会儿用竹子造纸也毫不犹豫地要带着大家一起做。
村里每一家的勤快都不一样,那些人手少的, 光是兼顾绣活、地里的庄稼和做草纸就有些忙不过来了,所以对这竹纸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如苏大贵家这种人手有富裕的, 倒是准备上山砍一些竹子先泡着。
苏大贵是看明白了,这林郎君是个见多识广的,跟着他干指定错不了。
卓宜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家里做绣活,苏大贵年纪大了,捣纸浆这种活要做一天下来,也有些吃不消,所以他就负责地里的活。
除草,浇水这些都是他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完全没有问题。
造纸这边每一步其实都只需要一个人,苏应胜和苏应平两兄弟可以轮换着干,剩下的人就灵活干活。
上山砍竹子、挖山药、下地、造纸,总之都得干,主打的就是一个哪里需要去哪里。 ↑返回顶部↑
做好脚踏木舂后,他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躺在家里歇息,而是拿着柴刀进了山,砍了一大捆竹子下来。
之前成功做出草纸后,林回星就在心里琢磨过想做宣纸。
宣纸和草纸可不一样,草纸作为如厕时的物件,定价怎么都高不到哪里去。
宣纸作为书写工具,在物依稀为贵的加持下,怎么着也能卖到和丝绢同样的价格吧。
要说起来,丝绢还晕墨呢,单从书写的体验感上来说,丝绢远没宣纸好用。
宣纸也能用稻草和树皮造,不过竹子造的宣纸材质硬挺。
上梁沟的山上并不缺竹子,林回星索性就直接做竹宣纸了。
和草纸不一样,竹子造纸需要的时间更加漫长。
这已经成材的竹子从山上砍下来后,得再砍成大概两臂长的短节。
竹子材质坚硬,需要浸泡的时间也就更长,砍好的竹子得捆成捆浸泡在水里,时间起码得半年起步。
之后的步骤就和草纸差不多了,浸泡好的竹节得去掉外面的青皮,然后剁碎,蒸煮,捣烂、磨碎,最后把碎化的竹浆放进池子里抄纸。
虽说一时半会儿间很难把宣纸给做出来了,不过趁着有空,山上竹子也多,林回星还是上山了许多趟,在荒地的小溪旁边浸了上百捆竹节。
林回星这一系列行为看的村里人一头的雾水。
“林郎君你往水里泡这么多竹子干嘛?”
第124章
林回星也没藏着掖着:“这些竹子我也是准备用来造纸的。”
苏大荣今天也在村尾这边捣纸浆, 刚才也在溪边看热闹,闻言有些不理解的问:“这稻草和树皮做的纸不是就挺好的吗,怎么又折腾起竹子了。”
这树皮和稻草可比竹子省事多了, 没干的竹子水分多, 沉得要死,哪有树皮这些材料好弄。
林回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竹子造出来的纸和草纸不一样, 我之前倒是没有试过, 不过山上不缺竹子,我就先弄一点试一试,这族长和稻草不一样,得在水里浸泡上至少半年 ,我想着这么长的时间,只泡个两三捆又有点不值当, 索性就一次性多泡一点。”
“方子我是知道的,这竹子造出来的纸可以用来书写, 价格应该要比草纸高, 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 也可以去砍些竹子来泡着, 以后跟着我做。”
林回星无疑是大方,村里人都知道这造纸的方子放在山下, 随便找一富户卖掉, 就能换来大把的钱财。
林回星只收了两成利, 就把方子教给他们了,这会儿用竹子造纸也毫不犹豫地要带着大家一起做。
村里每一家的勤快都不一样,那些人手少的, 光是兼顾绣活、地里的庄稼和做草纸就有些忙不过来了,所以对这竹纸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如苏大贵家这种人手有富裕的, 倒是准备上山砍一些竹子先泡着。
苏大贵是看明白了,这林郎君是个见多识广的,跟着他干指定错不了。
卓宜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家里做绣活,苏大贵年纪大了,捣纸浆这种活要做一天下来,也有些吃不消,所以他就负责地里的活。
除草,浇水这些都是他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完全没有问题。
造纸这边每一步其实都只需要一个人,苏应胜和苏应平两兄弟可以轮换着干,剩下的人就灵活干活。
上山砍竹子、挖山药、下地、造纸,总之都得干,主打的就是一个哪里需要去哪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