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樊笼 第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颜如玉面色更凝重了:“可这样的话,干爷你就没法补身子了。”
  颜老头示意他坐:“补不了就补不了吧,哪有一成不变的享受啊,可能我这享受也到头了,不用太当回事,坐,坐啊,唉,你这孩子。”
  颜如玉不好违逆,心事重重地坐下:“还有件事,那面叫‘女娲眼’的煤精镜,我好不容易搞到手,也被人砸得稀烂,下手的人应该跟烧因缘石的是同一拨。”
  颜老头面露惋惜:“这有点可惜啊,女娲眼是个好东西,这下手的人啊,也太不懂珍惜了,宝贝东西,你抢就抢,怎么能砸呢。没事,砸就砸吧,你没听老海说吗,女娲不止一双眼,砸了一双,地里还会再给你长一双,大不了再找新的,用不着太放在心上。”
  颜如玉苦笑:“可是,谁知道地里、什么时候才能再长一双呢?”
  颜老头说:“那就是你的命了,做人得想开点,想开就好。我不是人,都能想得开,你这当人的,怎么还拧上了呢?”
  第57章
  干爷不是人这事, 颜如玉从小就知道。
  确切地说,颜老头类似“保家仙”,专保他颜家一门一脉, 往上追溯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细捋一下, 大概能追溯到明末。
  明朝末年, 内忧外患, 又接连遭逢大旱、蝗灾、鼠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最后, 黑市甚至出现了“菜人”和“人肉摊档”。
  也就是说,以人为食, 明码标价, 人被根据味道和肉质的老嫩分了好几档, 交易时, 还会贴心地附上烹饪方法, 譬如,怎么烧着香、与什么料同炖会更为酥烂。
  明末著名学者屈大均就写过一首《菜人哀》。
  讲述的是当时一对穷人夫妇, 几乎饿死,有一天, 妻子忽然拿了3000钱给丈夫,说自己已经把自己押出去了, 让丈夫拿着钱回家,照顾好家里——“夫妻年饥同饿死, 不如妾向菜人市。”
  丈夫边走边哭, 走到半途想想不忍, 又回头来找妻子, 但此时, 妻子已经被砍断手臂,挂起来售卖了。诗中还叙述了争购场景,胸口肉最受欢迎,因为能拿来包馄饨,而屁股上的肉一般拿来做汤——“乳做馄饨人争尝”、“徐割股腴持作汤”。
  所以史书中说“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不是含沙射影地讥讽,而是实实在在、肺腑之言。
  颜家的祖上就是这么个“菜人”,当时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属于最受欢迎的一类,因为好烹好煮,又称“和骨烂”。
  颜老头自刀口下,把颜菜人给买了下来,从此养在身边,教他读书写字,免他受冻挨饿,那个年代,匪灾兵患不断,数次命悬一线,都是颜老头一力挽狂澜,还帮他置产置业、娶妻生子,感动得颜菜人携妻子下跪长叩,尊之为父,还表示恩重如山,哪天就是让自己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后来时局日稳,日子渐渐好过,颜家成了一方大户,人丁日旺,颜老头病倒那一年,颜菜人共计育有四子二女,孙辈十三。
  颜老头这病来势汹汹,隐有谢世之意,颜菜人心急如焚,不惜重金,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在菩萨面前发愿说,只要义父能活,自己愿意一命抵一命。
  一天晚上,颜老头召颜菜人说体己话,要求关门闭户,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他告诉颜菜人一个大秘密。
  他说,自己其实不是人,是从地下来的,地下无光,长年黑暗潮湿,是最适合他的生存环境,如果还在地下,他活个千八百年毫无问题。
  但到了地上,事情就复杂了,地面上的环境,尤其是阳光,对他们是有致命杀伤力的,长年累月下来,他已病入膏肓。不过,不是没有药,颜菜人家里就有,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给。
  颜菜人哪有不乐意的,眼泪鼻涕一大把地请义父快说,自己必将立马奉上。
  颜老头的回答把他惊呆了。
  要他或者他儿子的命,一个就行,作为续命的药引血囊,帮自己再续一世,颜老头还强调,这是自己跟颜家的羁绊,只能是这几个,外人不行。而作为回报,自己可以像守护家族的神灵一般,庇佑颜家又一世——就像这一世,他数次庇护颜菜人、救他于水火之中那样。
  而颜菜人如果不愿意,他也不强求,阎王收时就撒手,葬了便是。
  说完这话,颜老头闭上眼睛,再不言语。
  颜菜人跌跌撞撞出了房间,在庭院中呆坐了一夜,回思半生,百感交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