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7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乾隆还能喘气的最后四年,和珅几乎到了一手遮天的程度。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老得不像话的乾隆,迫切需要和珅,帮着制衡已经登基称帝的颙琰。
  玉柱的处境,何其相似?
  (ps:三更送上,四更在凌晨,建议别等了,早上再看吧。)
  第817章 威势逼人
  玉柱都快走到门边了,忽然转身,说:「禀汗阿玛,二等侍卫塞勒假传旨意,被臣儿扣下了。」
  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这个时候提,玉柱自有用意。
  老皇帝摆了摆手,说:「塞勒确实是奉了我的口谕,把他放了吧。」
  「嗻。」玉柱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冷笑,若是塞勒一传,他就提兵西进了,嘿嘿,只怕是到了手的步军统领,又要不翼而飞了呀。
  从康熙四十五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玉柱和老皇帝打交道的次数,就如恒河之沙一般,数不胜数了。
  不夸张的说,这么多年下来,玉柱几乎把老皇帝的心思,揣摩透了。
  老皇帝的用人原则,贼喜欢从小处看人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小见大,见微知着!
  皇帝这种职业,完全输不起。只要输了,就是老命不保。
  所以,老皇帝天生多疑,喜欢持续不断的试探臣下们。
  实际上,普通人的交朋友结友,也是试探不断。
  比如说,你结婚的时候,不管是老熟人,还是老同事,或是老同学,都会故意广发请柬。
  不来的人,肯定会从此消失在了你的朋友圈。
  你曾经帮过不少次的朋友,如果送的礼金太少了。
  唉,所谓的深厚友谊,恐怕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从老皇帝那里出来之后,玉柱在园外整顿好了兵马,命令老部下们,再次进驻西苑大营。
  一连五天,在玉柱的特意安排下,御前带刀侍卫们,进行了换防。
  立功的少数人,各自晋升一等,并被调入了内圈防守。
  从众的绝大部分侍卫,不赏也不罚。只是,他们原本守卫的位置,被挪到了外圈罢了。
  玉柱的这种安排,看似很普通,其实非常高明。
  众所周知,在皇权社会,距离老皇帝越近,越容易升官晋爵。
  尤其是御前侍卫们,只要外放了,至少也会提拔两级以上。
  大清朝的官制,共分九品十八级,每品又分为正从。
  三等虾,是正五品官。只要放出去了,至少是正四品以上。
  远的且不说了,就说玉柱的启蒙恩师汤炳吧。
  当时,因朝里无人帮着说话的缘故,汤炳在翰林院侍读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好多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