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场诸多宰相,包括范仲淹等人在内,无一不无语。
  好家伙,五百多万人,那可不得一千多名将军吗?
  大宋才多少人?
  那么多年军队改制之后,陆军不过六十万,海军不过三万五。
  “古代其实就这样,任何一个开国朝代有一百多名开国功勋是很正常的事情。”
  赵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说道:“现在大宋多了那么多土地,我们就当重新开了一次国就好了。”
  “好吧。”
  富弼面色还是有些不好看道:“只是王德用还好说,毕竟实打实军功,曹琮、李用和、李昭亮这三人.”
  “唔。”
  赵骏也有些犯难。
  今年年初,他和范仲淹推行新政,打算正式开始提高军人的地位。
  届时将军政分离,采取军队一套体系,官员一套体系。
  其中军衔就非常重要,代表了军人的级别。
  因尉官、校官、将官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武将划分,并且后世也是如此,所以沿用了这一套。
  跟后世一样,分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对应了官员当中的九品,只是没有正从十八级之分。
  政制院诸多宰相对于提高武将的地位倒也没有意见,赵骏已经很明白地跟他们说清楚,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大宋要想长久稳定,就不能过分打压军队。    因此对军队进行改制,提升军队的地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明年年初的庆典就要大授衔,到时候赵祯将亲自为上将授衔、授勋,给予他们新设计的帝国勋章,以此作为最高荣耀。
  结果以兵部为主导,枢密院、三衙作为辅助的联合评选部门将授衔名单交上来,赵骏一看血压就有点高。
  一个中将都没有。
  范仲淹就算了,他虽然在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宰相,自然不能够参与评选。
  而张亢作为在宋夏战争、宋辽战争屡立战功,多次率领部队打赢关键性战役,并且已经升为枢密院使的重要人物,居然只是少将。
  狄青也一样,作为先灭越李朝,随后又灭西夏、高昌、黑汗等国的主将,如今的枢密副使,同样也是少将。
  虽说狄青早年间主要是在范仲淹和张亢手下担任将领。
  但后来随着西夏跟辽国被打残,范仲淹与张亢二人地位太高,再灭国就封无可封,就把功劳给让了出去。
  其中包括狄青、葛怀敏、任福、刘平、赵振、高继宣、石元孙、许怀德等大批高级将领在内,都在这些战事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而且上述这些除了狄青是从底层军伍爬上来的以外,其余本身就是大宋高级将领,历史上为宋夏战争当中各路兵马总管、副总管之类的一众大员。
  能在这样的一票高级将领当中脱颖而出,本身就代表了狄青的能力。甚至论起军功,他已经超过张亢,不逊色于范仲淹。
  结果还只是少将,把赵骏都给看乐了。
  不过赵骏也知道兵部和枢密院那帮人是什么情况。
  富弼升宰相后,兵部尚书由高若讷接任,枢密院里除了狄青,包括张亢这个枢密使在内,全都是进士出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