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大学学历,不仅仅能在这些考试当中加分,在科举当中也很有含金量,相当受重视。
  所以这些学生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苏轼看着那些同龄人不由得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的老家眉州跟汴梁比起来,与乡下没什么区别。
  那里没有自行车,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电线,连报纸都没有。
  即便是坐火车沿途一路,除了少数像成都、襄阳、江浙这些商贸发达的城市有改变以外,他看到的也是与曾经的大宋没什么区别的县城、乡村。
  但苏轼知道,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因为他在火车上开拓了视野,到了汴梁之后,更是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科技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苏轼想起了在火车上看到过的一份报纸。
  那是前几天的大宋日报,火车上每天都会准备,上面赵骏为发展基础教育而写的文章还历历在目。
  在这一刻,他知道了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好好读书,要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走吧!”
  苏洵初到汴梁,也非常震撼。
  他上一次来还是六年前,当时从密州通判调任道州知州,来汴梁磨勘。
  那个时候的汴梁已经有很大变化,但远不像现在这样令人震惊。
  出了火车站,他们一家又坐着黄包车,趁着天色还未黑的空档向东城方向去。
  苏涣现在就住在东城外。
  他是天圣二年的进士,资历还算不错,但仕途一直不太顺,历史上此时还只是衢州知州,到公元1055年才当上利州路提刑官。
  不过现在受到赵骏赏识,从祥符县令升到了开封府通判,后来又平调到了鄂州做知州,仕途畅通无阻。
  结果即将卸任上调的功夫,就遇到了父亲病逝的事情,只能回家丁忧守孝。
  守孝结束,刚回汴梁磨勘选调,被赵骏带走巡视天下。
  靠着这两年镀金,跳过了正五品和从四品,连升两级,目前去了制敕司担任知司。
  这是个三级机构,主官为正四品,主管草拟政令、诰敕等文书。
  就是负责管理政制院那群帮忙整理文件的吏员,也负责写政制院的政令,类似于之前的知制诰。
  所以苏涣也分到了一套房子,是那种回字结构的筒子楼,住的也都多是官府人员,相当于单位分配的房子。
  以汴梁这寸土寸金,即便官员俸禄不低,想在城里买房子,还得不吃不喝攒好些年。
  “清水塘街二十七号,就是这了。”
  黄包车把苏洵一家送到了地方。
  趁着苏洵给钱的功夫,苏轼下了车,抬起头打量。
  这是一栋约七层高度的筒子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