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9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下官员苦任期久矣。
  很多时候想干点成绩出来,没干两年,就得马上离职。
  这造成了流官体制下,地方吏员的权力依旧很大,下层的管理还是持续混乱,谈不上有多精明能干。
  如果不是监管力度前所未有的大,不说贪赃枉法,单说得过且过,没有按时完成上面派下的任务,也有可能被遭受惩罚。
  强硬的制度逼得地方官吏不得不努力干活,恐怕基层治理早就乱成一团。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三年任期的流官避免了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勾结的现状,却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缺乏对本县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改革主观能动性。
  现在把官员的任期增长,甚至也可以像政制院那样,如果有未来比较长远的规划那就多干一届。
  比如一个县令一届任期延长到五年,两届就是十年。很多二十岁中进士,做十年县令也才三十岁,积累基层经验也未尝不是坏事。
  “幽燕路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工业建设,第二是商业发展。”
  赵骏指出问题关键所在道:“整个幽燕路耕地面积虽然多,除了少部分燕山山脉以外,大部分都是广袤平原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靠天吃饭。”
  “农业虽然是必须要发展的事情,可很多时候我们要因地制宜。这次旱灾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发展的脆弱性。”
  他强调道:“所以一个地区要想长远发展,农业、商业、交通、工业、建设缺一不可,你们明白了吗?”
  “是。”
  杨畋虚心问道:“那该如何发展工业建设和商业呢?”
  说着他还向旁边的吴若鹏挥挥手。
  吴若鹏会意,连忙从旁边的桌子上拿了纸笔,开始记录。
  赵骏沉吟道:“这商业就是要结合自身的长处,大力发展手工制造业,还有纺织业。”
  “幽燕离辽国很近,他们盛产的皮毛完全可以作为原料制造成衣物。”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大宋与他们的商业模式很落后。”
  “除了极少部分是从幽燕路生产的商品卖过去以外,大部分商品都被迫只能从中原腹地产出。”
  “来往商人的成本也会随着提升,这大大削弱了双方的贸易量。”
  “如果商品本来就是在幽燕路产出,运到北方的路程会少很多,成本自然也会少很多,我们就能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幽燕路在商业发展上,首先是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比如把北平城重新规划修建。”
  “其次是要有更好的政策,吸引商人的往来,比如降低一定赋税。”
  他侃侃而谈,很多办法都是信手捏来。
  却惊得众人一惊。
  因为税率都是固定的,地方上怎么能更改赋税呢?
  杨畋惊道:“这我们若是擅自做主,降低赋税,那朝廷.”
  “你们就不会上报吗?把情况上报到政制院,我与诸位相公又不是傻子。”
  赵骏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这些守旧的地方官吏或许循规蹈矩,但有的时候太墨守成规,也不是一件好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