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9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左右看看,站也不是,不站也不是。
  倒不是他没觉得赵骏的治国手段差,而是当初赵骏去长沙的时候,两个人相谈盛欢。
  再加上二人年龄相仿,赵骏就比他大一岁,因此平日都是兄弟相称。
  关系和感情到位了,这一下子要拜师就有点不太像样。
  但他也确实觉得赵骏一路走来,不管是沿途对地方官员的教导,还是对一个地方发展及问题的指出,都是一针见血。
  下到一县,上到一路、一国,治理手段,远超他们的想象,心里也是万分佩服。
  陈希亮便也站起身道:“下官亦是愿意跟随知院左右。”
  “哈哈哈哈。”
  赵骏又笑了起来,双手向下摆了摆道:“好了好了,你们有这份心就足够了,拜师就不用了,我可以当别人的老师,我也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不过我更希望做你们的领路人,把我的想法,我的思想传承下去的同时,你们也能从中领悟出你们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什么都想着像我。”
  说着他又沉吟片刻道:“至于要不要记录下来,其实也没有必要。我晚年想写几本书,到时候我会系统地阐述大宋国家的发展和方向,确定大宋未来的道路,就叫《赵骏选集》或者《赵骏理论》就行。”
  “真是期待知院把书写出来的那一天啊。”
  王安石满怀着畅想。
  第442章 在石城画一个圈
  接下来的几日,赵骏安排了任务,就开始正式在北平城内外走动。
  他四处巡视,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视察情况。
  最近天气愈发炎热,幽燕有可能会出现旱灾,因此还是要做好几手准备。
  一是让官府联合世家,调动百姓挖沟渠。
  二是从汴梁调集粮食过来。
  自从河北与汴梁的直通运河开通之后,就有运河能够直接从汴梁送粮到涿州。
  运输能力加强,抗灾能力自然提升,足以应付可能会来的旱灾。
  另外就是对北平城进行一定改造规划。
  包括在哪些方面大兴土木,从南方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兴建水泥厂、砖厂。
  这也是为以后大宋进行城市化发展做出一定的经验积累。
  毕竟汴梁虽然已经在开始往现代化发展,但实际上内城与外城都没有太大的改动,只是城外在建楼房而已。
  并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楼排污能力也是个问题。
  最早的筒子楼建设时是没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厕只能用马桶,然后自己提下去倒进化粪池。
  有专门的粪工会处理这些粪便,他们由朝廷雇佣,最后制作成肥料卖给农民,成为开封府一部分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直到去年开始,新建的楼房才开始用涂漆钢管做下水管道,在楼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粪池,才有了稍许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外住高楼大厦,外城和内城都只是平房木屋,城外却是贫民窟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住高楼大厦,可民用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里,自然也就只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成为了贫民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