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2005开始 第99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市里陆运水运都很方便,建这么一个企业完全没问题。
  那也算是给家乡经济作出了贡献。
  老家那边,已经多次的表达出,希望他加大投资的意向,他以后还要生活在那里的,当然也要适当的表达自己的诚意。
  能够给老家提高gdp,当然是最好的。
  这两个要求,让对方不是那么的开心,但是严鑫在投资金额上面表现的很豪迈,愿意拿出来的资金是对方找的那些投资者都做不到的。
  启动资金越多,离成功就越近。
  这样一来,人家又不愿意放弃他这么一个投资者。
  经过那几天的谈判,最后还是达成了合作框架。
  由凤安集团投资五十一亿,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合作成立一家新能源车公司。
  这家公司也以“凤安”为名,而不是以那个80后老板的谐音来命名。
  人家一开始想成严鑫这里拉的投资,其实没有那么多,能够拉到一个亿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他一开始想要筹集到的启动资金也没有那么多,十来个亿就可以了,不行几个亿也能接受,然后再一步步的来,做出一点成果,就融一次资,什么天使轮、a轮,b轮、c轮一轮轮的来,慢慢的把盘子给做大。
  这样进展会慢一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保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一直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严鑫觉得这样速度太慢了,觉得时不我待,人家竞争对手都已经发展成那个样子了,还不加快速度,以后连汤都喝不到。
  所以他的建议是一步到位,一开始就那么大投资,砸钱来加快速度,拉近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早一点走到时代的最前列去。
  51亿,对对方来讲,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对市值两三千亿的凤安集团来说,真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严鑫这个董事长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也是他要带着凤安集团转型,度过房地产寒冬的重要举措。
  如果凤安集团企业的股东不同意,他也能够以私人的名义跟对方合作——不是拿不出那个钱来。
  就算贷不到款,他也可以抛售一部分股票。
  对于拿出这一笔资金,他是完全的有信心的。正是因为他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所以在谈判中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能够一步到位,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那个姓李的80后合作方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虽然这样会失去对公司的控股权,但是,这也免去了一轮一轮的融资计划,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本身上面。
  而且,严鑫也做出了承诺,造车的团队还是会让这位李总来领导。
  所以,最后这位李总还是同意了严鑫的方案。
  李总虽然创办了两家很不错的互联网企业,但是,他自己拿不出能够匹配自己股权的金额来。
  最后那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还是他找了多个合作者一起瓜分的。
  在和严鑫合作之前,拉投资很难,游说了多个商界大佬,能够拿到的意向投资也就是几个亿的样子,想多搞一点都搞不出来。
  但是跟严鑫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再拉投资就变得很容易了,以前愿意跟他合作的大佬,也愿意加大投资了。
  主要还是严鑫的大额投资让他们对这家新能源车企业有了更多的信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