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嘴里的小恩人,就是七皇子。
  距离瘟疫试药才三年,他们没有忘记那个小少年。
  百姓之中,耿大道:“原本也不咋舍得,但是给七殿下,全给也舍得。”
  有人轻咳说:“其实本来想把粮食去放到长生祠的,表示是咱们给七皇子的,结果县里好几个长生祠都堆满了,我们就来这里了……”
  “镇南关不是也在打仗?听说领兵的还是七皇子的舅舅呢,这粮食给小恩人,还是给小恩人舅舅,咱都觉得可以。”
  “打仗也是为了咱们,捐点不算啥。”
  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大周现在的局势,只是听说小恩人需要,就扛着粮食过来了。
  你需要,我就给。
  华县令久久无言。
  半晌,他才对着百姓道:“谢谢大家了,我一定会将大家的心意禀明!”
  一县之粮定然不够,但华县令没想到的是,乐安县百姓捐粮仅仅是个开始。
  以乐安县为中心,捐粮行动迅速辐射到周围几个县,再逐渐扩大至整个湘河郡,最终席卷了湘河旁边两个产粮大郡。
  三年前瘟疫结束后,三郡百姓给七皇子立的长生祠前,堆满了粮食。
  县衙、府衙、抚台等官府衙门,百姓们放了粮,头也不回转身就走,回去的路上,还会顺路摘苍颜花,放在长生祠前。
  真正的感恩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放在心里,就像七皇子喜欢苍颜花,所以这种蓝色小花,逐渐沉默地开遍了三郡各地。
  朝廷征粮的第一阶段任务,短短几天就被这三个还在恢复期的虚弱大郡,推到了爆仓。
  其余州郡的官员不信,可等到亲眼看见了那些粮,才终于信了,心神震动,不知如何言语。
  事情迅速传开。
  商人中有感慨者,也开始主动捐粮。
  文人墨客说起此事,情绪激昂,挥毫落笔:
  战时饥餐无果腹,官吏需征百姓粮。
  征粮何须恶人面,长生祠前举苍颜。
  三郡民心,何为民心?
  此为民心。
  第165章
  京城。
  如意楼。
  三郡捐粮的事在京城掀起巨大的讨论度。
  自有那自发宣传的, 在茶楼酒肆、街道码头给京城百姓慷慨激昂的讲述。
  如意楼的说书先生也不说书了,只说当年湘河救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