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5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灭凉之战,首功者为陆骠骑,次功者为王平、魏延二人,而后是姜冏、赵昂、杨昂、姜维等。有功将士封赏,峻与丞相商谈多时,大体已经定下!”
  “如姜冏父子,父姜冏有断马超军粮、献金城之功,兼有归汉之辛劳,故峻以为可拜征西将军,领金城太守,都督河湟军事,封都乡侯;子姜维有取冀县之功,兼有归汉之辛劳,可拜其为奉义将军,授兵五千,封当阳亭侯。”
  “王平袭取天水诸城,溃散凉军诸部,盖有大功,可迁任平西将军,封西城县侯,官职另委;魏延伏杀马超有功,迁任平北将军,封临洮县侯,官职另委。”
  四平将军,大汉本未有设立。但随着钟离之战结束,大量将领需要官职升迁,四平、四安将军随之诞生。
  今大汉国内,将军序列的排位,以四镇>四征>四平>四安>杂号将军为顺序。在四镇将军之上,即为四方与卫、车骑、骠骑等将军。
  其中特有的将军号,不以杂号将军算,如军师、辅汉、安汉、兴汉等四个将军号,在品级上与四征基本相同,但意义更胜一筹。
  王平、魏延早就是杂号将军了,二人所立战功不小,得以跃迁四平将军,而后受封县侯。但二人所受县侯属于千余户的县侯,如西城一千两百余户,临洮一千一百多户,几乎没什么差距。
  随着战事的频发,不论食邑多寡,受封县侯者,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听着封赏名单,刘禅好奇问道:“如听仲父所言,诸将皆得封赏,不知还有何未决之事?”
  “事关骠骑将军之封赏!”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陆伯言,今下之官职为骠骑将军、雍州牧、受领南郑县侯。当下谋取陇右六郡,专任西土之事。臣之见以为励陆骠骑勉力征战,不如封陆伯言为千户县公。”
  “封骠骑将军为县公?”
  刘禅大皱眉头,说道:“伯言虽有大功,但何能比肩仲父?今封大将军,加赐食邑,足以全伯言之功。”
  县公意义重大,霍峻在县侯上呆了那么久,才得以借钟离、寿春二役,升迁县公。陆逊仅凭六郡之功,欲迁县公,岂不是太过简单了?
  至于霍峻为何想将县公封与陆逊,主要原因则是自己一人独领县公,实在让他感到不安。让陆逊受领县公,为他分担下压力。
  诸葛亮似乎看出霍峻的想法,笑道:“大司马甚是偏爱陆伯言,今不如仿大司马之旧事。加赐陆伯言一县食邑,而后再立大功,可领县公。如此封赏,或能鼓舞陆伯言用兵,以牵制关西诸将兵马。”
  “相父所言在理,大司马勿要多思!”
  刘禅满不在乎,说道:“伯言谋取陇右之功,便按之前所商。拜为大将军,加领一县,都督梁、雍军事。”
  说着,刘禅提出自己异议,说道:“武都、阴平为梁州之旧郡,当下伯言欲以武都、阴平而并入雍州,朕恐雍州疆域太广,有损梁州之权。”
  “臣以为可准武都、阴平并入雍州!”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陇右六郡,户籍三万余户,民不足十五万之众。且西平由麹英独领,明顺而暗逆,故仅五郡可由雍州所掌领,民少而地广,难以统兵御敌。”
  “如能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户籍可至四万,男女可逼近二十万口。如此方可领数万之兵,独镇西土一方。”
  从东汉中期起,陇南常年被糟蹋,今六郡之地尚不及交州之人口。让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勉强算是让雍州可以拿上台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即当下依仗陆逊用兵,必然要满足陆逊相应的权利。今提出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这一请求不算过分。
  见诸葛亮赞同陆逊的作法,刘禅又问道:“今大将军领雍州牧,日后将坐镇陇右,不知重庆都督何人可继?”
  霍峻放下酒樽,思索说道:“重庆都督改驻汉中,重名为巴梁都督,都督梁州军事。在成都增设蜀中都督,择选贤才出任!”
  顿了顿,霍峻补充说道:“汉中都督黄权可任巴梁都督,将军关平可出任蜀中都督。战事之时,二者受雍州牧所督,率兵出征。”
  蜀中都督不需要过多的军事才能,仅需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即可。关平才能虽称不上大将,但他却是关羽长子,类似南汉皇室宗将一般的身份。
  当然了,关与刘始终不同姓,日后关系或许会生分。不过因先辈关系在那,二代关系生疏不到哪里去。
  西土宁、梁、益、雍四州,兵权分别归属不同人手中,以便四人互相牵制约束,又互相统调用兵。
  如李恢以南中人治本州,他所督兵少,仅负责维稳;黄权与霍峻有姻亲关系,统领相对重要的梁州兵马;陆逊职权最大,担子最重,故而坐镇陇右。益州都督责任最小,负责维护治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