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10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依托强悍的汽车产业,大楚帝国的飞机产业也才具备了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没有汽车,你连个航空发动机都造不出来!
  比如现在四大飞机公司都在用的直列或v型航空发动机……很多都是四大汽车公司直接拿汽车用的高性能发动机改进的。
  最典型的应当属于唐山汽车公司的黑燕飞机,这飞机用的就是v6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可不是从头开始研发的,而是直接借用了他们自家的一款汽车用的v6汽车发动机,然后修修改改就拿来直接用了。
  真正从头开始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目前其实也就只有松河飞机公司,嗯,或者说松河汽车公司研发的星型航空发动机。
  但即便是这个星型航空发动机,其生产过程里依旧需要松河飞机公司下属的发动机研发部门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生产也是由汽车发动机工厂生产。
  当代的飞机产业,和汽车产业是强关联的……甚至可以说飞机产业就是属于汽车产业的一个子分类。
  但是……飞机产业具有的巨大前景却是让飞机产业有了更大的独立性。
  尤其是飞机没那么大的专利限制,除了发动机比较难搞外,其他的专利基本都是属于皇家理工学院的,而皇家理工学院的专利只要你给钱,人家都卖……
  因此,五大汽车公司之后,大楚帝国已陆续出现了一些独立飞机公司,他们虽然受限于专利问题,没有独立研发生产航空发动机,但是除了航空发动机外,其他的飞机基础专利基本都可以买到。
  如此情况下,一些独立的飞机公司陆续成立,然后研发各自的飞机……至于发动机嘛,直接找四大汽车公司采购就是了。
  正常情况下,四大飞机公司一般不会拒绝……毕竟现在的航空市场还太小,航空发动机本来就卖不出去几台。
  更何况,四大汽车公司连核心的汽车发动机都卖……除了自家顶级旗舰车采用的最新式发动机不卖外,其他的汽车发动机基本都敞开了对外销售……还是那句话,现在有四大汽车公司呢,你不卖人家就卖了。
  尤其是在汽车市场里混的不咋地的李氏动力公司,到处向第三方汽车厂商推销他们的发动机,连所谓最先进的发动机都一样对外销售……如此愣是靠着的发动机业务养活整个企业,赚取大量利润持续研发各种技术,推进自家的汽车整车业务。
  这种情况下,其他三家汽车公司也没办法,也只能跟着一起卖发动机。
  因此只要不出现什么特殊情况,第三方汽车厂商也好,独立飞机公司也罢,其实都能很方便的获得来自四大飞机公司的航空发动机。
  更有甚者,一些没啥技术能力,同时也打算走低成本路线的小型独立飞机公司,他们甚至都不用这些昂贵的高技术航空发动机,直接拿着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就用了……
  五大飞机公司加上一堆冒出来的独立飞机公司,也是让刚出现没两年的飞机产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第1133章 一百多个皇子皇女
  承顺五十二年,对于大楚帝国的航空工业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尽管飞机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在去年的时候皇家理工学院的飞行实验室就已经研制出来了可稳定飞行和操控的飞机。
  但是之前飞行实验室所进行的各种研发,大部分还是偏向于理论研究以及早期试验飞机研究,重点是研发并证明升力理论下可控飞行器的可行性。
  但是真正可实用化的飞机研发以及生产,还是严重依赖于后续的五大飞机公司。
  毕竟也只有这五大飞机公司依靠背后的母公司汽车公司,才有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条件把飞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量产化,最终实现飞机的实际应用。
  而经过五大飞机公司的大力研发投入,最终出现了多种可实用化的飞机并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具体有唐山飞机公司的黑燕教练机/侦察机;辽东飞机公司的辽东式双发远程侦察机;松河飞机公司的松6式四发运输机/轰炸机;李氏飞机公司研发的‘李二型水上飞机’;美洲飞机公司研发的美洲1号小型/农用飞机。
  五大飞机公司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同时也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以及针对未来的市场预判,各自有着各自的研发侧重点,陆续研发出来了各自的代表机型。
  当然,这五大飞机公司的研发项目其实不仅仅只有各自的代表机型,实际上他们也涉足了其他领域的机型研发。
  毕竟这年头的不同机种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大……战斗机和运输机之间其实都差不多,远远没有后世的飞机发展的那么成熟,不同机型之间的技术差异巨大。
  尤其是对于五大飞机公司而言,比如能够搞四发飞机的松河飞机公司,人家能搞四发大飞机,你让他们搞一款两三吨级别的双发运输机其实问题也不大。
  还有辽东飞机公司,他们搞出来的双发飞机不错,但是同样也能搞单发飞机,并利用自身在机体设计,发动机油耗降低等优势,也能做出来非常不错的单发远程飞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