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 第21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各种各样的消息激荡。
  皇帝天罚,老人说蝗虫铺天盖地赤地千里,有人回忆老一辈曾描述幼童不慎栽进蝗虫堆,被啃食的尸骨无存……
  人心惶惶,怨气滋生。
  夜里,总能传出噩梦惊醒后嘶哑脱力的吼声:“蝗虫来了!”
  不久后,周边就都传出低低的啜泣声,咒骂声。骂天不公,骂官府无能,骂那害自己陷入如此境地的皇帝。
  ***
  贡院里。
  狄明和狄昭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州,发生了这么多事,他们通过了点检、唱保的环节,进入了贡院。
  院试难度远超县试、府试。
  单从参考的学子数量来说,就是积累了几十年的童生。少至孩童,老至耳顺,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在院试中拿下功名。
  更有“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的录取率,其难度远非县试府试可比拟。
  这会儿,狄昭昭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作答,希望在正午日头升起来之前,尽力把更多的题目答完。
  院试与县试府试又不同,取得生员少,又由朝堂派遣的学政做主考官,只考一场,一场两天,分别考两张卷。
  头天考经论,题量精简为2-4题,以主考官为准,考察四书五经中内容,再并诗赋两首,为头天考察内容。
  第二天,则考察策论,此题多与主考官官职、任地有关。
  而眼下,这场院试的主考官,只出了两道。
  其一,题曰“知止”。
  其二,题曰“物格”。
  看到只有两道题,狄昭昭并没有欣喜,而是暗暗打起精神来。
  院试正场的经义,给主考官2-4题的尺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评卷的规则,譬如出4题的考官,就更注重考察学识是否扎实全面,避免有童生试过后,少温习四书五经,恰好遇到两道熟悉的。
  而只出两道题的考官,则是更注重学子才思敏捷,当一轮答卷阅完,若有水平相当者,则优先交卷的名次在前,这也是考生中流传出“快卷”作答技巧的原因之一。
  别说只考两道本就少见,竟然还全都出自《大学》。
  剑走偏锋,无惧世人言。
  足以窥见主考官性格。
  狄昭昭打起精神,研磨的工夫,脑海中就把这两题都粗粗的过了一遍。
  第一道题目“知止”,源自《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指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界限,知道何时何地应该停止,从而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进而有所得。
  第二道题目“物格”,出自《大学》中“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作为第一条,说的是观察研究事物本质、原理和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出的题都不难,并非刁钻隐蔽的题目。
  自然是要考察考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足够出彩的文章。
  狄昭昭看着这两道题,心有所感,无论是“知止”还是“物格”,他都有别样的体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