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么,为何要因此而惊慌呢?
  大可以徐徐应对敌军的来袭。
  至于小勃律那头的情况, 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了。
  若是太子殿下并无后手留在此地,钦陵赞卓此时该做的要么是绕路而行,试试从更为陡峭的山峦壁障处能否突围,要么就是见好即收,前去和太子会合。
  总之, 都无法造成战局的进一步扩大。
  但很可惜, 太子殿下不想看到这样的一幕。
  他信诚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他虽是个和尚, 却因身在高丽之时便在渊盖苏文手下任职,并非全然是个超脱于物外之人。
  当年选择开城投降, 随同那时候的安定公主回到大唐京都,是对他来说最能保住性命的手段,随后的数年对他少有启用,也在意料之中。
  可现如今,武周取代了李唐,那位坐在王座之上的陛下又与过世的先帝是同一类人,将宗教视为权衡手段,却绝不会放任发展,他若要在新朝立足,光靠着“曾经在吐蕃传教”这一点,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能让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过好日子,能依赖的,必定是切实的战功。
  就比如……
  他起身朝外走去,走进了附近的佛堂诵经室内。
  在这里,有数十名他抵达吐蕃后才招收的弟子,自他从印度越过泥婆罗,抵达大小勃律后,组成了一支追随于他左右护持的卫队。
  当然,他所能调动的人手,远不只如此而已。
  这些人,更应该被称作他的心腹。
  他定了定心神,朝着这些人走去,脸上露出了一片悲悯沉痛之色。
  他的其中一名弟子当即迎上前来问道:“法师这是怎么了?”
  信诚吟诵了一声佛号:“佛祖说,欲解救愚昧之民于水火之中,必会招来波折,面临灾厄,如今果然不错。”
  弟子疑惑:“这是何意?”
  信诚答道:“伪教的爪牙拦住了真理与公正入藏的道路,还要将恶名推在天授救世之人身上。如今道路四绝,激流天堑,是我等该当挺身而出的时候了。”
  他朝着周围的一张张脸看去,“我先前同你们说过的话,你们还记得吗?”
  众人齐齐点头。
  他们怎么会忘记呢?
  信诚给他们带来的佛教经义,正是当年被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往长安,又经过了翻译和解析的内容。
  相比于藏地相对粗陋的佛教演化,说是精粮与米糠的对比也不为过。
  而被他称为伪教的雍仲苯教,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说,当年松赞干布联合自己的妹妹赛玛噶,趁着象雄国王视察之时里应外合击溃这个部落,已经让雍仲苯教失去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又如果说,藏传佛教强烈的政治属性让一部分人心生困惑。
  那么信诚口中描绘的中原佛教和社会景象,便是让正处奴隶制下、动辄以人骨为器的吐蕃,愈发被对比出了其野蛮而凶残的一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