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第3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晋安王萧纲:“……”
  最后一个id一定是刘令娴吧,倒也不必如此内涵他们。
  近来,三人小团队在暗戳戳地搞一件大事,那就是编书。
  梁朝文光璀璨,群英辈出,是整个中世纪文学冠冕上最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这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空灵时代,也是最适合创作的时代。
  帝王自上而下,托起了整个帝国的迤逦风流,有和沈约的君臣相契,有萧氏兄弟的烟水文章,有何逊的春风词笔,庾信的江关清瑟。
  还有许多知名的才女,丽人,宫妃,一些其它年间没有创作自由的人,都在援翰墨以润清辉,驰玉笔以蕴秾华,都留下了很不错的作品。
  这个时期诞生了中古年间,堪称空前绝后的两部文学巨作,《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前者是萧统和他的东宫文学沙龙成员主编,以文赋为主。
  后者是萧纲与一群人探讨共编,选的全部都是诗歌,幽艳高古,一开始的读者群体都是一些高门贵女,后来才扩充到所有文士。
  现在,两本书的编纂都提上了日程。
  本来吧,刘令娴在历史上只参与了《玉台新咏》的创作,《昭明文选》是由她兄长刘孝绰负责编纂的。
  结果萧统看了后世史书,发现刘孝绰人品着实不太行,品行卑劣,气量狭小,十分令人鄙夷,索性就将其开除出了东宫文学沙龙,转而将刘令娴拉了过来。
  刘令娴虽年少,但素有才名,时人认为「文彩质艳,甚于神人也」。
  和才华一样出名的是她的不羁作风,孝期公然入华堂谈笑,还有什么谢娘同心栀子约、光宅寺会见情僧、唐娘并蒂莲之约,一脉风流,幽情逸兴,名动天下。
  梁武帝都不得不给她修改敕令掩饰,将“携少妹于华省”,修改一字,变成了“少姝”,这才没惹出太大的乱子。
  刘令娴收到邀请,想着反正编一本是编,两本也是编,而且这还是团队项目,大家一起合作,来就来吧。
  结果万万没料到,工作量远超想象。
  三人小团体虽然性格身份迥异,但对待文学的态度却是一模一样的认真。
  往往会为了某个别字的勘误校正,翻山阅海,查找资料好半天。加上萧氏兄弟身为太子、晋安王,平素也有不少政务要忙。
  这就导致书籍进度十分缓慢,大半个月时间只编了十几篇文。
  刘令娴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索性给每个人都划分了每日任务,走上了不断催稿的道路,总算让情况稍有起色。
  此刻,三人各自抱着最新编好的一册书,准备去刘宋帝国的船上见一见未来的导师和同窗。
  他们都是十五六岁光景,并肩站在一处,流云水袖,飞花满肩,自成一幅画卷。
  萧氏兄弟俱是一派温柔俊秀,白衣翩然,立在一方采莲舟上,总会让人想起空明的烟波水光照曜下,一茎温言绮语、见月流芳的素荷。
  若细看过去,他们的气质亦有着细微的差别。
  太子萧统看起来更为清峭温和,衣鬓缭绕着荷风凝露一般的暗香。
  晋安王萧纲则是特别的忧愁单薄,就像他偏爱写的那些关于灯烛流光的诗词一样,总像一位丽人秉烛立在帘后,静影照水,那些哀伤的词句便也如灯前回风飘摇的烛影,悄然旋落。
  刘令娴看起来比他们两个都要欢快一些,容色姝丽,花鬓裙裾,鬓角簪了一朵盈盈的栀子朵。
  梁武帝带着三人,还有导师曹雪芹,去见刘裕,心中满意至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