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与技能介绍(至第二五九章)(2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年,我偶然翻到曾国藩讲的一个故事。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谁也不服气啊。
  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下,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但是,用“做事的人”来形容你们,还是觉得有点不到位。我得找到一个新词。
  有一天我的同事,得到大学的教研长蔡钰给我讲了一部老电影《风声》里的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她记了这句话十年,只因为其中那个词——“我辈”。她说: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我辈”只是个代词,本来没啥意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
  直面挑战,躬身入局,皆为我辈中人。
  你不要以为这是我的发明,我辈这种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发源的地方,我辈这种人就有了。
  西方经常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中国人没有信仰么?今年我看到一段话,如果你把中国那些最著名的神话,真的排出来,你会发现这样一组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你发现什么共同点么?中国人从来不臣服于压倒性的力量,而是在面对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对手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跨年演讲为谁服务?就是为这样的人服务的。
  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请走在我的身边,谢谢你,各位时间的朋友。
  第二部分: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此时你心中一定有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你要是问我预测,我是真不会,那是经济学家的工作。
  你要问我个人感受,可能我20年都这一句话:我辈正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中。
  经济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如果你觉得好,不错;如果觉得不好,那就努力干。
  更重要的是,观察2019年中国经济的角度不仅是好和坏、乐观还是悲观,还有好多角度。
  比如,曾鸣教授说:“容易赚的钱肯定是没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关于更辛苦的事,曾鸣教授还有进一步的解释:你别以为到下沉市场就算更辛苦了,也别以为找细分需求就算更辛苦了,这都不算。真正的机会是,改造每一个值得被重构的传统产业,这才是一件具备创造力的“苦差事”。
  你看,在曾鸣教授的眼里,中国经济有冷有热,不是个总体上的好坏问题,而是一个干什么事和怎么干的问题。肯干苦差事就有机会,只想挣容易的钱,就没机会。
  慈善家王兵提醒了我一个角度,2019年的经济现象,背后本质上是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而社会演化的速度太慢,这二者之间产生了摩擦。
  比如说,很多人年到半百还要闹离婚,为啥?因为医学技术进步了,百岁人生可能成为常态,一对夫妻五六十还闹离婚很正常,原来忍忍就结束了,现在还要再忍五六十年,忍不了了。你看他说的是时代错位问题,不是悲观乐观问题。
  再比如,商业观察家梁宁说,有人给她看了一份100多个陷入困境的公司清单,她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陷入困境的公司,同行里都有对应的正面典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