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7部_第十六章 战败总结,曹操追悔莫及(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董昭满面灰土侍立一旁——他本留守许都,闻知王师败绩便赶往许都恭候,却接到指示,曹操在家乡屯兵过冬,叫他提孔融所遗文书,连同犯官脂习一同押赴谯县。董昭到许都脚跟都没站稳,又星夜兼程赶往谯县,这日天黑时分才到,连口水都没喝就来复命。
  曹操看着这满满一箱子书简,既好奇又为难,实不知该从哪一卷看起。董昭便从繁杂的简册中挑出一份递过来:“这是他的临终诗,是狱卒抄录下来的。”
  “临死还有这等闲情逸志?”曹操实在无法理解,品读起来。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看完这首诗曹操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孔融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失误在何处,还仅仅停留在“言多令事败”“谗邪害公正”的层面,对曹氏代汉的企图只字不提,是他太单纯,还是根本对曹操不屑一顾呢?而他面对死亡又那么坦然,“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没有悲苦愤恨,有的只是慷慨。
  曹操扔下这首诗,信手在箱子里翻找,发现许多是抄录的书信,给王修的、给邴原的、给张纮的,其中辞句颇令人感慨:“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余嘉乃勋,应乃懿德,用升玺于王庭,其可辞乎?”“根矩(邴原,字根矩),根矩,可以来矣!”十几年间,孔融一直在为朝廷招贤纳士,这也等于帮曹操。应当承认孔融在清流中名望比曹操高得多,有不少人是看着孔融的面子才到许都的。费尽心力最后却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与卸磨杀驴何异?曹操原以为天下将定,孔融没有利用价值了,没想到吃了这么惨痛的一场败仗。孔融死了,以后谁还能帮他网罗名士?谁还敢来?
  曹操不住捏着眉头,越发觉得处死孔融过于草率了,正不知如何是好,又听外面传来曹纯的禀奏声:“主公,两位公子求见。”说罢不等曹操发话,推开门让他们进来——曹丕、曹植各捧着一个食盒凑到他面前:“父亲辛劳至夜保重身体,进些东西吧。”
  “嗯。”曹操没精打采地看着他们,“我吃不下!”
  曹丕满面春风奉上食盒:“这鲍羹是孩子吩咐庖人做的,天冷夜深,喝完早些歇息吧。”
  曹植手捧的东西却不一样:“孩儿与身边的仆僮亲手做的娇耳,里面是羊肉,最能驱寒。”
  曹操看着这两样不同的膳食,又抬头看看两个儿子——满脸恭顺,不卑不亢,自从曹冲死后日日来身边侍奉,时时刻刻这么殷勤,难道真的仅仅是父子天性?
  “放到一边,等我想吃的时候再用吧……你们出去。”
  两位公子都说着温存的话:“父亲多多保重身体,孩儿见父亲日渐消瘦,心中实是……”
  “为父有事,你们快出去吧。”曹操又扬了扬手。
  曹丕、曹植不敢多言,施礼退了出去。曹操看着俩儿子的背影,总觉得他们在偷笑,曹冲之死固然是命运使然,可他们的机会也随之到来了,难道弟弟的死对他们而言不是件好事吗?
  其实何止曹操,连董昭、曹纯都在忐忑——曹冲死了,轮到他俩出头了,一个身居长子,一个才华横溢,各有一帮亲信朋友,两人要是争起来,恐怕整个朝廷的人都要考虑前程各自择主,一场夺嫡之战似乎已经开始了。
  曹操这会儿不敢多想,也没心情去想,努力排遣着心头忧虑,继续翻弄遗物,不经意间发现几份卷册间夹着一张薄薄的绢帛。董昭一见此绢劈手抢过:“此物与丞相无碍。”
  素来谨小慎微的董昭竟敢从他手里抢东西,曹操更觉诧异:“你看过了?那是什么?拿来……”
  董昭强笑道:“不过是首诗,不看也罢。”
  “拿来!”
  “丞相不必看了。”
  “拿来!”
  眼见曹操目露凶光,董昭还是胆怯了,战战兢兢递回他手里,却喃喃道:“前些年孔融侍妾产下一子,恰逢他随客远行,那孩子未足周年就死了,孔融连面都没见着,给儿子写的悼亡诗……您别看了。”
  曹操本已恚怒,听他解释才知也是一番好意,淡淡道:“你怕我见诗生情?我还没那么脆弱……”说罢展开就读。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