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洛阳 上(2 / 2)
南北宫既有朝会之所,又有寝宫,都在同一宫城之内。《东京赋》:“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北宫修建后,永乐和永安作为太后寝宫,地位最重要。此二宫皆在正殿德阳殿以北,符合前朝后寝的格局。南宫以却非殿为正殿,而其余诸殿多在其北,皇帝与嫔妃所居也在正殿以后。这和《考工记》所记之寝宫制度大体符合。
东汉的宗庙与社稷,是按照“左庙右社”规划,《后汉书》卷九十九《祭祀下》:“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
《洛都赋》:“近则明堂辟雍灵台之列,宗祀扬化,云物是察。”
这里的明堂,辟雍和灵台是重要的礼制建筑,是东汉洛阳区别与西汉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们的修建,代表着东汉采取了与西汉不同的政治文化制度。
合称为三雍。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注云:“三雍,宫也,谓明堂、灵台、辟雍。《前汉书音义》曰:皆叶天人雍和之气为之,故谓三雍。”
明堂是周制最重要的礼制建筑。明堂之制自西周始广。
《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如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东汉明堂祭祀和布政作用的统一,是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学说上。将明堂作为德治王政的象征,在儒家政治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因为明堂天人感应的产物,其严格依照阴阳五行观念建造起来的,“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东京赋》)八达,八牖;九房,九宫;规天,象天之圆;矩地,因地之方。 ↑返回顶部↑
东汉的宗庙与社稷,是按照“左庙右社”规划,《后汉书》卷九十九《祭祀下》:“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
《洛都赋》:“近则明堂辟雍灵台之列,宗祀扬化,云物是察。”
这里的明堂,辟雍和灵台是重要的礼制建筑,是东汉洛阳区别与西汉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们的修建,代表着东汉采取了与西汉不同的政治文化制度。
合称为三雍。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注云:“三雍,宫也,谓明堂、灵台、辟雍。《前汉书音义》曰:皆叶天人雍和之气为之,故谓三雍。”
明堂是周制最重要的礼制建筑。明堂之制自西周始广。
《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如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东汉明堂祭祀和布政作用的统一,是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学说上。将明堂作为德治王政的象征,在儒家政治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因为明堂天人感应的产物,其严格依照阴阳五行观念建造起来的,“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东京赋》)八达,八牖;九房,九宫;规天,象天之圆;矩地,因地之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