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美食家的春天又回来了,苏轼发现当地有一种鱼极其的鲜美,所以苏轼经常守在湖边等着鱼儿入网,还要赋诗感慨一番: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令美食家苏轼如此赞美的便是颍州当地的白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银刀鱼,淮白鱼。
  由于这种鱼离水后很快会死去,所以当地人通常将鱼腌制后食用,腌制完的白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也更便于长途运输。
  这便是闻名一时的糟白鱼,在唐朝时期,糟白鱼甚至是专门上贡朝廷的贡品。
  糟白鱼清洗处理干净后,直接放入盘中,以葱姜料酒等铺满鱼身,水煮开后放入锅中隔水蒸制即可。
  清蒸糟白鱼鲜美无比,鱼肉经过腌制后凝结成块,蒸熟后所有的滋味全都汇入这一块小小的鱼肉中,品之难以忘怀。】
  -
  “高力士!”
  “陛下有何吩咐?”
  “速速命颍州再呈些白鱼来。”
  李隆基看完天幕后,又馋这一口了,既然驿道已经被天幕说成了食道,那可不就得物尽其用吗?
  大唐朝的‘开元冷链’快递员,在李隆基的折腾下,又开始了跑断马蹄子的旅程。
  【糟白鱼还不是颍州白鱼的最佳吃法,糟白鱼到底失了鱼的鲜活味,可鉴于当时的运输条件也只能如此。
  可苏轼不同,苏轼守在白鱼边上啊!所以他吃上了新鲜的蒸白鱼,鲜活的白鱼捞出水面后,就直接进入锅中。
  苏轼品尝完鲜美白鱼后,不由得谓叹:“果真人间至味也。”
  颍州任职过后,大概朝廷也发现了苏轼的治水才能,又将苏轼调往周边任职,无一不是水草丰盛之地。
  苏轼的治水功绩实在是耀眼,所以都不用费苏辙多少力气,苏轼就又被提回了京师任职。
  在地方上待的好好的,鱼吃的美美的苏轼却很不理解,为何非要将他召回朝堂,就让他一直在各地任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但诏令已下,苏轼再郁闷也不得其法,只得背起小包袱伤心的往京师走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弟弟,够了够了,不要再捞了
  苏辙:不!哥哥,一定要把你捞回来!
  ——
  [1]《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记载,苏轼阻止挖凿八丈沟
  [2]《旧唐书·地理志》载:“颍州土贡有糟白鱼,今淮河白鱼犹甲他处矣。”
  [3]《赠孙莘老七绝》宋,苏轼
  第67章 炙烤羊蝎子
  【经过颍州等地的任职,苏轼又被提回了京师,成了兵部尚书。朝堂众臣得知后鼻子都被气歪了。
  尚书之位是那么容易就得来的吗,一会儿吏部一会儿兵部的,难道尚书之位对于苏轼来说是自家田里的大白菜,想摘就摘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