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鸣忽然叹气: “唉。哥哥以后可是要做探花郎的人,要是哪天得了天子青眼,成了权臣。到时候哥哥温香软玉入怀,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我呢。”
  江行有点好笑: “你又在胡说八道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你不是最清楚?还有,为什么是探花郎,不是状元郎?”
  “因为哥哥好看。”时鸣笃定道, “好看的人都会被点为探花郎。”
  江行心情很好,道: “还是先考上举人吧。”
  -
  后来,江行特意去查谣言那件事,最终也将将止于熊汀身上。
  对此,江行只能理解为,熊汀的好大哥宋正同他不对付,熊汀自然恨屋及乌,把他也恨上了。
  但是,横竖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还间接帮助他和阿鸣坦白心意,倒也不算坏。
  江行甚至有点感激他。
  因为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他和阿鸣不知道要遮遮掩掩到什么时候才肯说清楚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解试的日子就到了。
  江行考的是进士科。如今朝廷实施贡举新制,解试改为四场。第一场,本经大义十道。
  本经,即《诗》、《书》、《周礼》、《礼记》。大义,则是要求考生直取圣贤意义解释作答,或以诸书引证,不需要注疏。
  第二场,兼经大义十道。兼经,就是《论语》、《孟子》。第三场,论一首。第四场考时务策,解试需要写三道。
  贡举新制中,考查经术的帖经、墨义改为了大义,其形式更加灵活,考察范围更加广泛。
  除此之外,在时务策的考查中,加入了律令大义一项。目的就是使士人粗通法律,便于治理。
  解试比院试要严格许多。
  根据锁院制度,考官提前了一个多月就需要进入锁宿的院中,不得与外界交流。且,这些考官大多都是从京城下派的,大大降低了作弊的可行性。
  至于考生,则是早早就排好了坐次,到时候按榜就坐,不得有误。其他的考场制度,例如不准代笔、不准夹带之类的,与现代差不多。
  唯一可以称道的就是,不准继烛。梁朝考试有时需要举行到晚上,因此,考场会下发蜡烛供考生照明。
  但自贡举新制以来,为了防止意外,以及有效杜绝作弊行为;梁朝改用昼试,蜡烛自然也用不到了。
  若是有谁写到了晚上,需要蜡烛照明的,那么申请继烛,在唱第的时候便要降甲、降等。
  不划算。因而,大家也没谁会申请继烛。
  四场考试,一共考两天。这次需要在考场里过夜,江行提前准备了要吃的干粮以及水之类。
  枕头垫子什么的是不能准备的,因为就算准备了,也带不进去。非要带进去,那就只好把它拆了,掏出里面的棉花仔仔细细查个遍。
  不如不带。
  睡觉嘛,都是直接拆下桌板铺到地上睡,硬。一晚上睡下来,老腰估计都要废掉了。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这个。睡在地上,若是天气暖一些还好,若是冷了,穿的衣服再少,挨不过去生场大病也很常见。
  江行在岭南考试,并不用考虑这个。岭南天气暖,就算是冬天,也并没有特别冷,不会冻得特别厉害。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蛇虫鼠蚁会不会在晚上爬出来,给自己来上这么一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