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更新(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卫太后在武皇帝的执政生涯发挥了无可忽视的作用。
  归其原因,或者是因为武皇帝始终没有一位活着的皇后的缘故。
  一位政治家,夫人在其执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使帝王也不能免俗。
  明湛没有皇后,卫太后的手段比任何一位皇后都要高竿。
  徐盈玉下江南之事,亦是卫太后所提议。
  卫太后比任何人都要关注善仁堂的发展,在卫太后看过善仁堂的帐目后,正赶上明湛带着阮鸿飞来请安。
  “当初小小提议,没想到竟做的这么好。”卫太后赞的是儿子的眼光,善仁堂较帝都其他药堂,定价上是统一的。主要是在老人看病时会格外的优惠。再加上坐堂都是御医,只这一项活招牌,善仁堂的生意就比其余药堂红火许多。
  现在的药品并不算暴利,除了补贴老人,赢余却也颇多。
  明湛接过母亲手里的帐薄子看一眼,笑道,“银子不要总在库里放着,不如再开一家善仁堂。”
  卫太后早有此意,温声道,“要我说,帝都倒罢了,不如将第二家善仁堂开在江南。”
  明湛一时未解卫太后之意,不过他并不反对,“倒是,天下百姓也不能都跑到帝都来看病,第二家放在江南也是好的。”
  阮鸿飞与卫太后倒是心有灵犀,相视一笑,对明湛道,“也不必别处,淮扬盐课改制成功,我看,扬州就极不错。”
  明湛福至心灵,双手舞晃着笑道,“何止不错,简直是收尽扬州民心。就这么定了。”他日后是要动江南的,淮扬更是如此,要清理的东西多了,就怕失了民心。如今善仁堂一开,就是帝王仁德的象征啊。
  当然,虽然善仁堂是卫太后打的头儿。不过,这是他明湛的亲娘不是,亲娘的,也就是自己的。明湛向来如此认为。
  明湛又有些为难,“只是派谁去好呢?善仁堂最好一直由母亲主持,我不好干预,朝廷若是选官下派,怕日后会有麻烦。”如今就有人盯紧了善仁堂想收归国有呢,若不是明湛有良心,顺水一推舟,善仁堂将来难测。
  若是派官员去江南筹建善仁堂,怕给了朝臣现成的借口。
  卫太后腹中早有人选,“我看徐相家的姑娘就不错,听你舅舅说,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很有几分胆色。”
  卫颖嘉绝不是傻瓜,在他老狐狸爹的熏陶下,颇有韬略。
  卫颖嘉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了解自己的太后姐姐,卫太后欣赏精明强干、铁血手腕的女人们,看吴婉就知道了。徐盈玉这样受过贵族教育且有胆有识的大家闺秀,明显更合他太后姐姐的胃口。
  善仁堂遇刺事件,最关心的人非卫太后莫属,自然要叫了弟弟来问个清楚明白。
  在卫太后感叹“想在江南建分号,偏生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时,卫颖嘉私心作祟,当即便把头脑冷静下手凶残的徐盈玉推了上去,且笑道,“臣弟看,徐家姑娘实在不比吴姑娘差。且徐姑娘又是徐相爱女,耳濡目染的,又有这样好的资质,姐姐略加指点,既是臂膀。”
  卫太后就此对徐盈玉留了心。
  ******
  卫太后并不似太皇太后那样,两耳不闻朝中事,一味只管安享尊荣,糊涂过日子。
  在明湛的高度信任中,卫太后对朝事了解的刻骨三分。
  她自然也知道江南世族的嚣张。
  卫太后欲在江南建善仁堂,就是为了帮儿子收买人心,安抚江南百姓,稳固帝位。只是如同明湛所言,卫太后手中并没有多少可用的人,毕竟,母子间的默契是,善仁堂绝不能与朝政扯上关系。
  徐氏家族是淮扬有名的世族,先前徐秉生之案,卫太后亦有所耳闻。
  卫太后并不将徐家放在眼中,卫太后出身侯府,又受方皇后多年教导,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世族是怎么一回事。让卫太后为难的是,徐叁也出身徐氏,更要命的是,徐叁是帝师。
  这年头儿,没哪个人敢宰了自己的老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