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往下,为安抚使,从五品,便是一般中等规模部落头领了。
  其余,直到朱由榔率军进入草原后,才不得不表态的,只给了一个有名无衔的“权差遣”,以观后效。
  其实这些官位,和西南的土司没多大区别,除了朝廷每年给点俸禄,其余没啥好处。
  但关键在于这些官位的背后,是其部落和朝廷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
  谁更近,自然就能得到更多支持和利益。
  从而达到分化羁縻的目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辽宁方面已经施行了的政策,各个得到具体授官的部落头领,继承人必须要先派往关内接受教育,或者进入御前司听用。
  对于这一点,出乎朱由榔意料的是,所有部落头领都没什么异议。
  其实类似的制度,在草原上屡见不鲜,当年成吉思汗,就是从各个部落,派遣质子,从而组建负责宿卫宫廷的秃鲁花护卫以及质子军,其目的和朱由榔今天所为,并无本质差别。
  接下来几天,朱由榔带着一众新进的“大明安北都督府将校”,于上都镇阅兵观礼。
  张名振所带的,是全军骑兵,其余约五万步卒,都还留在上都镇。
  由后军都督长史张煌言、都督佥事王翊率领,以营为单位,列为十六个大方阵,请天子仪驾检阅。
  中国自古就有在得胜之后检阅部队的惯例
  十六个方阵,一字排开,前排全部着甲,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烁。
  全军着甲率已经超过四成,能保证近战兵种几乎全着甲
  黑洞洞的枪口,一列列密密麻麻,最是让这些部落头领心惊
  他们并非没有见识过火铳对付骑兵的威力,当年戚继光坐镇蓟镇之时,照样用火铳把蒙古游骑揍到找不着北。
  而眼前这支军队,火铳装配率实在是有些吓人,达到一半以上。
  也就是这五万人里,就有两万五千多支火铳,这放在当年天启、崇祯时,整个宣府大同,加一块,恐怕都没有这么多能用的鸟铳。
  而这些,只是明军实力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已。
  朱由榔的车驾,每经过一个方阵,便是数千人齐呼的“万岁”之声,每经过一阵,朱由榔也停车举剑致意。
  数万精锐的万岁之声,连绵不绝,足足延伸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
  校阅结束之后,张煌言和王翊又组织了演习式的演练和比武
  各营摆出战斗队形,杀气凛然、
  而最让所有人,尤其是观摩的各部头领们,印象深刻的,还是全军炮营齐射。
  在这里的,其实只有后军所属五个炮营,在明军当中称不上很强的火力,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八十门野战火炮。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桂林城头十八门葡萄牙火炮就让一众君臣将帅稀奇得不得了
  可到了现在,转眼不过八年而已,一百八十门火炮摆在面前,朱由榔却是没啥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毕竟就他所知,眼下明军的火炮总装配数量,已经超过一千三百门,能保证每师都有炮营。
  当然了,对于朱由榔而言,这个数字还是不够,倒不是陆军师不够,而是对于未来要发展的远洋海军舰队而言,还远远不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