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了,知道此时再想其他已经无益,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善后,或者说,如何保住他们爱新觉罗的政权传承。
  毕竟,谁都知道,南边那位天子,从登基以来,就是对北边怀有刻骨仇恨的,或许其他满洲部落,如海西、野人诸部,甚至于建州中许多旁支,都还有机会,但他们爱新觉罗嫡系,绝无幸存之理。
  李定国的兵锋已经打到沧州城外
  距离天津不到三百里,距离京师不到六百里。
  本来在太行山活跃的王愬麾下游击武装,在得到李定国已经抵达北直后,当即不再躲闪,大肆出击,并在各府传播消息。
  现在整个河北地区,都只知道明军已经快打到北京了。
  所有势力都在找出路
  那些北京城里,原本小心翼翼,弯弓哈腰的汉人士绅,看待他们的眼神正在飞速变化。
  谁都知道,满清就是秋后的蚂蚱,覆灭不过一两月的事情。
  “奴才还是那句话,关内不能再呆了,必须马上出关!才有一线生机!”
  代表正黄旗的内大臣索尼当即出言
  他早在徐州会战刚结束时,就主张立即退往关外,只是那时朝中上下都还有些迟疑,现在局势飞速恶化,却是不得不正视了。
  “赫舍里大人所言甚是!”
  镶黄旗的宗室大臣锡翰等人也表示支持。
  多尔衮颔首
  “问题是该怎么走?往哪里走?”
  这才是此番朝会的主要问题,退出关外是当然的,但往哪边退,却是有两个选择。
  其一自然是退回建州老家,往盛京去。
  其二,则是直接往北,与亲善,或是有姻亲关系的察哈尔等漠南蒙古诸部汇合。
  对此,朝中直接分裂成了两派
  两黄旗中,大部分人都支持退回辽东,而多尔衮的支持者们,以及正白旗大臣们,则倾向于退到漠南。
  对此,多尔衮是有考虑的。
  他对索尼等人解释道
  “辽东此时已经不足为恃!明军攻占了锦州,又策反喀喇沁诸部,眼见着科尔沁也被波及,眼下,辽东和关内的联系已经被切断!一旦我们往东面走,郑成功大可以放下盛京不顾,一心堵在锦州,把我等耗在城下,坐等李定国自后方席卷而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对此,诸位满汉大臣也都承认,但问题是
  “退往漠南难道就可行吗?漠南蒙古现在还能依靠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多尔衮也的确给不出准确答案,因为他也无法肯定,在这般一败涂地之后,那些个本就有些间隙的蒙古部落,还能保有多少忠心。
  “但总比十死无生强吧!”
  “退到漠南,我们至少还有机会,折服经营几年,先稳住自身,安顿下来,然后再重新统合漠南诸部,花上十几年,乃至于两三代人!”
  “那朱由榔当年,何尝不是被我大清追杀到岭南之地,再往南不到百里,就要跳海了,人家不照样能卧薪尝胆打回来了吗?咱们满洲为什么就不可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