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96节(3 / 4)
仁智宫事件之后,李渊从河北、陕东道调兵入关中,一部分补充延州道兵力,一部分补入了上番府兵,这使得拱卫长安的兵力将近两万。
不过任国公刘弘基已经领八千兵力渡过龙门支援并州了,现在长安边只有近万兵力了。
李善不担心灵州战事,张仲坚当能坚守,就算溃败,突厥也很难攻破原州,他担心河东战事不会太快平息,一旦有什么闪失,朝中肯定要从就近从关内道再次调兵,那样一来,一旦陇右道有变,陇州总管李孟尝能不能撑得住就是个大问题了,搞不好突厥会真的和历史中一样,饮马渭河。
发现李善的心不在焉,对着一碗羊肉汤饼吃的兴高采烈的崔十一娘随口问:“郎君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李善低头喝了口羊汤,笑着问:“是周氏做的?”
“味道熟悉吧?”崔十一娘皱了皱小巧的鼻子,神情似嗔似怪,“这般手艺,也不早早拿出来。”
这也能怪得到我头上?
李善无语了,你这个主母怀孕,还是第一胎,妾室亲手做的饭菜,就算你敢吃,丈母娘张氏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答应了。
崔十一娘一口气将羊汤喝完,才问:“今日不进城吗?”
“等着吧,现在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等各地战报。”李善也是无奈,在长安还真是什么都做不了,必须要各地的战报送来,才能根据形势做出应对。
来到这个时代好些年了,李善以前最想要前世的物品中,一套医疗器械是排在第一位的,套套是排在第二位的,但现在,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一下子跳到最前面了。
吃完早饭,崔十一娘回屋小睡,李善一个人在东园里来回踱步,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心中隐忧不去,盘算着要不要晚上和凌敬商量商量,能不能建言秦王,提前从延州道那边调兵回京兆,一方面保证长安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多了一道应付东宫的后手,正好将尉迟恭这个绝对靠得住的猛将调回来。
不过现在包括天策府在内,整个朝堂的关注点都在河东,对于李善担忧的陇右道,凌敬倒是挺赞成的,李世民不置可否,而长孙无忌却大加驳斥。
李善考虑的是,如果陇右道有变,会不会真的是裴世矩的手笔?
如果是裴世矩的手笔,那就不能不考虑在河州屯兵的燕郡王罗艺,这厮麾下天节军战力不凡,削弱陇州兵力,李善实在是放心不下。
一旦河东有变,再从上番府兵调兵……但上番府兵出兵的速度最快,战力也在标准之上,李善心想,如果提前从延州道调兵,再让河北抽调兵力从井径入河东……
“阿郎!”
“嗯?”
“殿中监在外,传召阿郎入宫觐见。”
按道理来说,传召臣子觐见,这种事是不需要殿中监来的,出了什么事吗?
是哪儿出了事?
李善皱眉回头看去,刘黑儿出现在不远处,神色有些许惶恐,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灵州出事了,而且很可能与稽胡有关……不然刘黑儿不会如此。
换了身衣裳,李善迅速出门,与苏制打了个招呼就翻身上马,后者笑着说:“殿下无需急切,是大捷。”
“不错,是大捷。”王君昊点了十个亲卫出来,笑着说:“刚才都知道了,张三郎大破突厥,斩首逾五千。”
李善大大松了口气,指着苏制笑骂道:“下次别这般吓唬人,不然回头……孤得罪不起你,那也只能请三姐出手了。”
“还请殿下恕罪。”苏制哈哈大笑,全长安谁不知道,为了给李怀仁撑腰,平阳公主那是连陛下都敢顶撞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战报入京(中)
临湖殿内,李渊指着刚刚赶到还在看战报的李善,大笑道:“此子乃伯乐乎?”
“难道陛下忘了吗?”江国公陈叔达笑吟吟道:“去岁天台山,怀仁曾作《马说》。”
“但先有苏定方,后有张仲坚。”窦轨啧啧道:“两人均有名将之姿,不弱当年随秦王殿下南征北战的大将。” ↑返回顶部↑
不过任国公刘弘基已经领八千兵力渡过龙门支援并州了,现在长安边只有近万兵力了。
李善不担心灵州战事,张仲坚当能坚守,就算溃败,突厥也很难攻破原州,他担心河东战事不会太快平息,一旦有什么闪失,朝中肯定要从就近从关内道再次调兵,那样一来,一旦陇右道有变,陇州总管李孟尝能不能撑得住就是个大问题了,搞不好突厥会真的和历史中一样,饮马渭河。
发现李善的心不在焉,对着一碗羊肉汤饼吃的兴高采烈的崔十一娘随口问:“郎君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李善低头喝了口羊汤,笑着问:“是周氏做的?”
“味道熟悉吧?”崔十一娘皱了皱小巧的鼻子,神情似嗔似怪,“这般手艺,也不早早拿出来。”
这也能怪得到我头上?
李善无语了,你这个主母怀孕,还是第一胎,妾室亲手做的饭菜,就算你敢吃,丈母娘张氏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答应了。
崔十一娘一口气将羊汤喝完,才问:“今日不进城吗?”
“等着吧,现在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等各地战报。”李善也是无奈,在长安还真是什么都做不了,必须要各地的战报送来,才能根据形势做出应对。
来到这个时代好些年了,李善以前最想要前世的物品中,一套医疗器械是排在第一位的,套套是排在第二位的,但现在,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一下子跳到最前面了。
吃完早饭,崔十一娘回屋小睡,李善一个人在东园里来回踱步,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心中隐忧不去,盘算着要不要晚上和凌敬商量商量,能不能建言秦王,提前从延州道那边调兵回京兆,一方面保证长安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多了一道应付东宫的后手,正好将尉迟恭这个绝对靠得住的猛将调回来。
不过现在包括天策府在内,整个朝堂的关注点都在河东,对于李善担忧的陇右道,凌敬倒是挺赞成的,李世民不置可否,而长孙无忌却大加驳斥。
李善考虑的是,如果陇右道有变,会不会真的是裴世矩的手笔?
如果是裴世矩的手笔,那就不能不考虑在河州屯兵的燕郡王罗艺,这厮麾下天节军战力不凡,削弱陇州兵力,李善实在是放心不下。
一旦河东有变,再从上番府兵调兵……但上番府兵出兵的速度最快,战力也在标准之上,李善心想,如果提前从延州道调兵,再让河北抽调兵力从井径入河东……
“阿郎!”
“嗯?”
“殿中监在外,传召阿郎入宫觐见。”
按道理来说,传召臣子觐见,这种事是不需要殿中监来的,出了什么事吗?
是哪儿出了事?
李善皱眉回头看去,刘黑儿出现在不远处,神色有些许惶恐,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灵州出事了,而且很可能与稽胡有关……不然刘黑儿不会如此。
换了身衣裳,李善迅速出门,与苏制打了个招呼就翻身上马,后者笑着说:“殿下无需急切,是大捷。”
“不错,是大捷。”王君昊点了十个亲卫出来,笑着说:“刚才都知道了,张三郎大破突厥,斩首逾五千。”
李善大大松了口气,指着苏制笑骂道:“下次别这般吓唬人,不然回头……孤得罪不起你,那也只能请三姐出手了。”
“还请殿下恕罪。”苏制哈哈大笑,全长安谁不知道,为了给李怀仁撑腰,平阳公主那是连陛下都敢顶撞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战报入京(中)
临湖殿内,李渊指着刚刚赶到还在看战报的李善,大笑道:“此子乃伯乐乎?”
“难道陛下忘了吗?”江国公陈叔达笑吟吟道:“去岁天台山,怀仁曾作《马说》。”
“但先有苏定方,后有张仲坚。”窦轨啧啧道:“两人均有名将之姿,不弱当年随秦王殿下南征北战的大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