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人海战术(7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到瘦厂长的办公室,黄昏和区光这才知道他叫于乐,年方五十。二人喝了几口茶才从惊慌不安中清醒过来,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乐苦笑一声。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说来话就长了。”
  “说来听听又有何妨?”
  “对了,还没请教二位”于乐突然问发问。有地事情是不方便让别人知道的。
  区光故意神秘一笑:“我们是谁不主要。对了,你们厂好像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吧?上海国有资产办公室的侯主任和我很熟悉。”
  “侯主任,知道知道,前几天刚来过厂子。”于乐厂长开始有点相信了。
  “他叫黄昏,你不用管他。他是作家。不不不,不是记者。你放心。”区光看了看额头开始流汗的于乐厂长,突然一笑,递过去一张名片“我叫区光。”
  于乐翻来覆去地看着那张名片。名片上只写了区光两个大字,和一串电话号码,再没有其他字。更别提头衔和身份。
  于乐也码不实在二人的身份,问:“二位到此有何贵干?”
  还没等黄昏说话,区光抢先回答:“想借你手下的两万工人用用,为期半年。”
  黄昏闻言心中大喜,暗暗向区光伸出大拇指。这种办法也亏区光想得出来?服气了。
  “这么多人啊,不知道要他们去干些什么,做工吗?多少钱一月。能够给我们的工人找条路走也是好的。”厂长叹气。
  黄昏接口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厂子要倒闭吗,又和扬子集团有什么关系。
  厂长大概没有被扬子集团雇用,正一肚子怨气,就一五一十和二人说了。
  原来,这个工厂的名字叫红光电子公司,原本是一国家大型电子公司,有三完职工,主要生产家用电器。以前本也红火,不过,最近几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大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红光长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也落后,就混不下去了。只得找一新买家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终于有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
  这家公司就是黄昏的死对头扬子集团。
  扬子集团接手红光电子本身就没有安什么好心思。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借壳上市;二,看上了红光电子的这块土地。
  至于借壳上市,是因为扬子集团手下有一家同类型的电脑显示屏生产厂,业绩不是很突出,感觉就是一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干脆就重新包装一下,在资本市场上圈点钱,然后再卖掉。
  然后,扬子集团公司的主业是房地产。红光集团地处闹市,地皮金贵,不拿来开发一下实在可惜。
  于是,扬子集团在低价买入红光电子之后,假惺惺地在郊区建立了一个小厂,说是工厂要整体搬迁。然后。又因工人太多,年龄结构老化的缘故让大批工人该买段工龄的买段,该内退的内退,该走人的走人。
  诺大一个红光厂,真正重新就业的不过几千。其余两万多人都被他们无情抛弃到社会上去了。
  工人们受骗上当之后,很自觉地组织起工人纠察队,试图阻止扬子集团的施工人员进入厂区,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很不幸运,黄昏和区光意外地闯进厂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说句实话。扬子集团公司的这一系列手法老辣而凶狠,不是普通商人能够做出来的。光此两项,如果实施成功,扬子集团公司能够从地皮和资本市场上捞到将近六十多亿的好处。
  “难道是”黄昏突然想起了什么,额头开始流汗。问于乐厂长“来和你们商谈并购协议的是不是一个老头子,很老很老,还一口假牙?”
  “是,是他。扬子集团公司的杨之远,听说刚从新西兰回国。”于乐回答。满脸恨意。他觉得自己被杨之远玩弄惨了。
  “果然!”黄昏吸了一口冷气,如果说他黄昏还有害怕的东西,那么杨之远绝对算是唯一一个。
  于乐厂长听黄昏他们说要雇佣两万工人半年,心头愉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那就好,那就好。我们谈谈薪水好吗?具体是做什么工作?”
  “忘记告诉你,我们要拍一部电影,为期半年。”区光接嘴,说:“要两万人,包一顿午饭。每月每人一千块。”他狠狠地压价,很有奸商的潜质。让黄昏惊得要跳起来。如果真这样,自己可就省太多了。一个月才两千万,半年也不过一亿两千万。呵呵,就帮政府和社会减轻点负担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