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84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知道,如果空空飞弹和反舰飞弹能研发成功,那很可能就不仅是打下奉天的问题,还会是推动整个抗战进程的问题。
  因为在华夏其它方向,也同样可以用这种空空飞弹加反舰飞弹结合的方式将鬼子逐出沿海地区。
  如果鬼子失去了对沿海地区的占领,一方面是鬼子本身会被切割成几个部份,另一方面是华夏就能轻松突破鬼子的封锁,到时从鹰酱、毛熊还有其它国家那得到援助就容易多了。
  因此,首长虽然日理万机,却每天都在关注着这两款新装备的研发。
  一星期后研发工作还真碰到一个困难。
  这个困难是苏欣提出来的,她负责整个研发团队的调度和工作总结,一天她无意间翻看“高火”的飞行性能数据,然后马上就带着文件来找王学新了。
  “团长!”苏欣将文件递到王学新面前,问:“‘高火’的精度是不是很差?有时甚至会偏离目标十几公里?”
  “是的!”王学新一边签着文件一边点头回答:“十几公里还算少的了,有的还会偏二三十公里……没办法,这东西在途中如果受到不可预估的强风,它是不知道回归自己的轨迹的,它仅仅只能保持自己的飞行姿态!”
  这可以说是“高火”射程远的副作用之一:射程越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问题就越严重。
  然后苏欣就问:“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保证‘高飞’能飞到敌人军舰附近?”
  王学新一愣,然后手上签文件的动作就停下来了。
  苏欣说的对,战机的确可以对“高火”实施控制甚至是制导,但如果“高火”偏离目标十几公里……那就远在控制范围之外了。
  王学新首先想到的就是缩短飞弹射程,确切的说是尽可能让的飞弹距离目标更近,这样就能打得更准。
  但这想法并不现实。
  鬼子军舰主炮的射程少说也有三十几公里(注:大和号战列舰主炮射程42公里)。
  这意味着八路军防线肯定要在三十几公里外。
  然后鬼子步兵火炮的射程大概还有二十公里左右,这样“高火”至少要布设在五十几公里外。
  五十几公里发射,到时偏离目标还是会有几公里远,这依旧达不到要求,除非是以数量换质量,打个几十发其中有几发进入控制区域……但这效率也太低了!
  他娘的,忙糊涂了连精度问题都没考虑到。
  第1553章 数量换质量
  不过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后很快就解决了。
  解决的方法其实还是用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只不过这次的“数量”不是飞弹而是雷达……
  方法还是王学新提出来的,因为他知道现代的导弹在全球定位系统下可以一路跟踪导弹的轨迹可以随时对其轨迹进行调整,现在用“高火”打鬼子军舰在飞行百余公里后还要保证精度,就必须达到类似的效果也就是在飞行途中要知道其位置并及时调整轨迹。
  只是此时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该怎么实现呢?
  王学新说:“我们可以在飞弹可能飞过的路径上增设几个雷达车,比如我们的飞弹要飞行一百公里,那么途中每三十公里就在准确轨道位置一左一右的布设两辆雷达车,一旦发现飞弹偏离轨道就马上对其控制使其回到轨道!”
  这方法显然是可行的,它实际上是把飞行轨道分成一段一段的,再加上此时八路军雷达的监测距离可以达到五十公里……从鹰酱那仿制成功的雷达原本只能监测三十公里,但将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后不但体积缩小了探测距离还提升了二十公里。
  其实八路军还可以生产监测距离更远的雷达,需要的只是增大体积增加功率。
  不过现阶段没什么必要,因为五十公里已经能满足绝大部份需求了……比如八路军的m30榴弹炮的射程只有12公里,炮侦雷达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已经足够了,增加体积和重量牺牲机动性增加探测距离没有什么作用。
  再比如现在用于反舰飞弹的引导,50公里虽然没法完成全程监测,但只需要简单的在中间多加几个监测节点就可以……原则上雷达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100公里的射程只需要在途中增设一个节点就够了。
  但为了能更好的“无缝衔接”,尤其担心无线电控制范围不足,王学新认为还是需要增设三个节点以保证飞弹能飞到目的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