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8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是对将士的要求实在太高。
  训练极其严苛,完全效仿草原人的习俗,在战马上吃喝拉撒,睡觉也要在马上,必要时要能吃生肉,不畏严寒。
  黑云军中勇猛的人不少,但能做到这些的却不多。
  李跃每天还跟张蚝、刘牢之、诸葛侃、慕容令、苻绍等人商讨战法。
  “陛下何必仅限于黑云军中?燕人亦华夏苗裔,不畏苦寒,自幼长于马上,臣愿奔赴辽东,招募合格勇士!”女婿慕容令慷慨道。
  另一个女婿苻绍也不甘示弱,“氐族与华夏一脉相通,氐人最耐苦战,臣愿赴关中,招募勇者。”
  女婿等于半个儿子。
  联姻之后,果然态度都不一样。
  李跃思索了一阵,以后大战不局限于中土,需要大量骑兵。
  慕容鲜卑和氐人都算是华夏近亲,这么多年主动汉化,完全就是自己人。
  武王伐纣,西北羌人云集响应。
  汉高祖还定三秦,大山中的賨人出兵相助。
  汉武帝军中有不少匈奴人,东汉与羌人大战,西北很多羌人充当马前卒,替大汉征讨其他部落。
  三国时期,魏军中有非常多的乌桓人,蜀汉军中有非常多的西南蛮族,吴军中也有很多百越,全都忠心耿耿。
  秦汉三国以来,夷族为华夏征战早就是常例,服服帖帖,也忠心耿耿。
  就连八王之乱时,司马家的几个王爷也疯狂招募异族征战,不过打着打着,这些异族忽然发现司马家不过如此,干脆自己来……
  鲜卑、羌氐融入华夏是历史趋势。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算异族,燕、秦、代国中都是诸族交融,包括前赵也是如此,刘渊还自称刘邦后人,给刘禅都上了个“孝怀皇帝”……
  历史往往就是如此吊诡,安史之乱,真正造反的核心力量其实不是胡人,而是河北人,反而平叛的唐军里充斥了大量异族……
  “不必拘泥于鲜卑、羌氐,但凡我华夏之苗裔,匈奴、乌桓、契丹,只要达到要求,皆可招募!”李跃大袖一挥。
  想要华夏崛起,就必须笼络住匈奴、鲜卑、羌、氐等华夏外围部族。
  第六百四十六章 出击
  熬了四个多月,合肥城纹丝不动。
  就连寿春的黑云骑兵也退了回去,安安心心过日子去了,对桓温“十五万大军”视而不见。
  有时候桓温也想搏一把,不计代价拿下合肥,打出个人样给天下人看看。
  不过被冷风一吹,瞬间清醒过来。
  拿下合肥也没什么用,后面还有一连串的重镇等着他。
  关键迁都洛阳之后,中原人心彻底背弃晋室。
  很多豪强将江东使者拒之门外,就连桓温老家谯郡龙亢的父老乡亲都不待见他。
  “此番北伐已经攻陷东海郡,可谓大胜,梁国命不该绝,不如到此为止,以图他日?”谢安这几个月一直留在桓温军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